司马牛拗相公

司马牛拗相公
苏轼因为被贬地方多年,知道民间疾苦,见司马光一意孤行,也跑去相劝:“差役法、免役法其实各有利弊。相公您现在就想着全面废除熙宁之法,怎么不再仔细考量,综合运用各法的长处呢?”司马光听了很不高兴,丢下苏轼自己走进政事堂。苏轼不依不饶地追进去又是一阵唠叨,司马光很有涵养地不发火,但是脸色越来越黑,也完全不为所动。讲得口干舌燥但一无所获的苏轼出了政事堂,气得大叫:“司马牛!司马牛!”这当然是抱怨司马光犟得像一头牛,而历史上还真有一位名叫司马牛的人,他是孔夫子的学生,曾经很忧伤地感叹:“人皆有兄弟,而唯独我没有。”同学子夏安慰他:“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口气就搞出一串成语,还以今天黑帮们最喜欢的口号收尾。子夏乃孔门高弟,著名军事家吴起、政治家魏文侯魏斯都是他的学生。
司马光下令,全国必须在五日内尽废免役法,众人都以为如此骤改民生大法不切实际,只有蔡京迎合长官意志,不顾民怨沸腾强压,还真的做到了。所以蔡京后来能成为权倾一时的大奸臣,其来有自。
“司马牛”执意将“拗相公”当年所推行的新法全盘尽废,很难说没有带进自己被新党晾在洛阳十五年的个人情绪。苏轼、范纯仁尽皆感叹:“奈何又一位拗相公!”当僻处江宁的王安石听说连在民间口碑甚好的免役法也被废除时,抑制不住惊愕,愤然道:“司马十二连这法也废吗?”心情急转直下,在神宗去世的第二年便郁然病逝。百官对于应该给予这位失势的前宰相什么待遇议而不决,已经病入膏肓的司马光上书朝廷:“有人说王安石奸邪,也毁之太过。介甫只是不晓世事,又过于执拗而已。朝廷的赠恤之典应该从厚。”就此一言而决,王安石获赠太傅,这是位极人臣的正一品官衔,算得上哀荣备至。可见司马光很不喜欢王安石做的事,但尊重王安石这个人。同年司马光病逝,获赠同为正一品的太师,并赠温国公,所以后世称之为“司马温公”。这一段公案究竟谁对谁错呢?
南宋朱熹在时过境迁之后评论道:“温公忠直,而于事不甚通晓。如免役法,七八年间直是争此一事。他只说不合令民出钱,其实不知民自便之。”这几乎是将司马温公对王荆公的盖棺定论赠回给温公本人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难,自知更难。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对他的评价向来众说纷纭,我个人倾向于梁启超先生的观点:“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