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再聚

英雄再聚
王淮是位爱才的宰相,他在淳熙十四年也就是辛弃疾被王蔺弹劾免职闲居六年后打算向孝宗建议重新起用幼安,却遭到了另一位宰相周必大的反对,说如果起用此人的话,那些他所杀的人命就都要由我们来负责了。在这里我们看到幼安不得不承担当年杀降的后果。
王淮无可奈何,但还是向皇帝建议:一旦国家有危急,像辛弃疾这样的帅才必能派上用场。于是孝宗给稼轩安排了一个主管武夷山冲佑观的名号。宋朝崇奉道教,作为宗教活动中心的宫观主管地位比较高,一般作为领薪水的闲职用来养着那些快要到退休年龄的官员,以及被弹劾排挤的官员。一旦国家有事,这些官员很快就能复出。陆游、朱熹、叶适都曾经主管冲佑观。不管怎么说,辛弃疾又恢复了政府高级干部的身份,却依然在家里闲居,这种只领工资不必干活的职业倒是我们今天许多人的梦想,但要记得这历来都是公务员队伍才可能享有的福利。
淳熙十五年的冬天,陈亮从家乡永康出发,顶风冒雪跋涉六百多里路到了上饶,来赴与辛弃疾、朱熹定下的三人之约。当时四十九岁的稼轩正在病中,四十六岁的陈亮带着一股朝气闯了进来,每天饮酒高歌谈论时事,满腔热血地分析宋金之间的战争策略,到了半夜说得兴起,同甫还拔剑起舞,这么一嗨结果幼安的病不知不觉中就好了。
两人在鹅湖盘桓了几天后,一起南下到靠近福建的紫溪去等朱熹。此地离朱熹居住的崇安只有一百多里,但他最终却爽约未来。按照朱老夫子事后写给陈亮的信中解释,他突然变得只想在山里读书隐居,不想出来讨论政事。此时朝中当红的是周必大和王蔺,后者是当年弹劾辛弃疾罢职的,前者是去年阻止辛弃疾复起的,都是幼安的政治对手,却与朱熹关系很好,被人称为“道学”一党。朱熹可能是担心和稼轩走得太近,引起两位大佬的误会吧。至于朱熹是不是真的甘于淡泊无心仕途,从他一年之后即出任知潭州可以揣摩出来。
但朱熹的爽约看来对辛弃疾和陈亮的兴致影响不大,他俩都是军事地理的行家,热烈讨论的都是行军打仗的具体策略,不是朱熹那种“王霸义利”“性命之学”之类漫无边际的话题。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