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齿辽东帽

睢阳齿辽东帽
唐朝安禄山叛乱之时,张巡率数千士卒死守睢阳孤城,前后大小战斗四百余次,杀敌两万,斩将数百,最后箭尽粮绝,城破被俘。叛军主将尹子奇问他:“听说您每次与我军交战时大声呼喊,牙齿都咬碎了。咱们什么仇什么怨,您至于这样嘛?”张巡怒道:“我恨不得生吞了你们这帮残暴的逆贼,可惜做不到而已!”尹子奇用大刀撬开张巡的嘴,只见果然只剩几颗牙齿了。左右劝道:“此人素得士心,不可久留。”于是当日张巡与部属三十六人一起被害。这便是与“为颜常山舌”齐名的“为张睢阳齿”。
“或为辽东帽”是汉末三国时的在野名士管宁,名气似乎不大,但如果用人比人气死人的方法,你就能看出这人有多牛。曹丕登上帝位后,以钟繇(读音同“遥”)为太尉、华歆(读音同“欣”)为司徒、王朗为司空。这三公都是在汉末就名重海内的“先世名臣”,曹丕非常敬重,有一次退朝后很感慨地对左右说:“本朝的三公都是一代伟人,后世再难出现这样的盛况了!”咱们今天写的楷书,创始人正是这位钟繇,与王羲之并称“钟王”。他是钟毓和钟会的父亲,这下你明白为什么这哥俩十几岁就能被皇帝接见了,那是拼爹赢家。
王朗有乐善好施之名,孙女王元姬是司马昭的夫人,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妈。华歆是东汉太尉陈球的弟子,与郑玄、管宁、卢植等大儒是同门师兄弟,也就是刘备的师叔。有一次华歆和王朗同乘一条船避难,有个人也想上船依附他们,华歆不同意,王朗很大度地说:“咱们船还有空位,为什么不救人一命呢?”后面的贼人越追越近时,王朗又着急了,想把那人赶下船去,华歆拦阻道:“我当时不愿意搭载他,就是担心现在的危险。但既然已经接纳,怎能在危急时再抛弃他呢?”终于带着那人一同逃离险境,世人就以此事分出了华、王两人的优劣。
华歆当年与管宁同学时,一起在园中锄地种菜,只听当的一声,锄出来一片金子。管宁视若无睹继续挥锄,就像刚刚锄到的是一片瓦石;华歆俯身捡起金子,很是开心,但偷偷看了一眼管宁的神色,想了想又将金子扔回地里。又有一次,两人同坐一片席子读书,只听得门外街上有高官乘坐华贵马车吹吹打打招摇过市,管宁听若无闻继续攻读,华歆把书一丢就跑出去艳羡地观摩。等华歆看完热闹回来,只见管宁已将席子从中间割开:“咱俩志趣不同,做不了朋友。”这个典故叫“割席断交”。被王朗反衬的华歆,又反衬了管宁一把。
在汉末的混乱纷扰中,管宁远避于辽东(今辽宁辽阳),一再拒绝朝廷的征召。他为什么不肯出来做官呢?因为在其看来那就是帮曹魏篡汉助纣为虐。华歆爬到很高的官位,结果有幸主持了汉献帝禅位给曹丕的大典,这下成了历史上排名很高的贰臣代表。京剧将其设定为一个凶暴奸诈的大白脸,《三国演义》则安排他威逼汉献帝、收捕伏皇后,典型的反面角色。王朗也作为汉室贰臣,被罗贯中安排送给诸葛亮一顿骂死,如小丑般烘托孔明这个天神。反观避不出仕的管宁,安于清贫以讲学为生,习惯地戴着一顶标志性黑帽,这就是“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