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诗为词

转诗为词
“旗亭画壁”的故事重点是要夸奖王之涣,但我们看到王昌龄在四首中赢了两首,实在无愧其“七绝圣手”之誉。能蒙青衫绝色美女选唱自己的得意之作,王之涣并非侥幸。在本人的个人评价中,此诗可以列入唐人七绝的前五名。如果画像一首诗,必是好画;如果诗像一幅画,必是好诗。《凉州词》气象壮阔苍凉,画面感极强,本身就是一幅绝佳的塞外山水图。历代很多画家皆大爱此诗,常常为之作画。
相传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得了一把画有塞外风光的好扇,遂交给一位书法家题写自己最爱的这首《凉州词》。老先生诚惶诚恐,书写时竟然一不小心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漏掉了。这个教训告诉我们,越紧张越容易坏事。当时可不像今天,鼠标移回去再添个字即可。西太后喜怒无常,她的名言是“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
到了进献御扇这天,明白自己惹下了杀身之祸的老先生深知此行凶险至极,嘱咐家人先备好了棺木,再进宫献扇。慈禧一看扇子,果然大发雌威:“老东西竟敢少写一字,难道是欺我没有学识吗?推出去砍了!”老先生忙道:“老佛爷息怒!当日王季凌写成《凉州词》后,一友人戏曰:‘此本属诗,为何偏要说成词?’王季凌答道:‘因笔误,多写了一个间字,大家便把它当作诗了。’不信老佛爷请听。”遂念道:
鹳雀楼欲穷千里目
旗亭馆诗赛天下名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虽然凶残,但能掌权半个世纪,那是何等聪明的人物,心想:“事已至此,扇已不能复原,空杀人也是无益,亏他能想出这一着,倒是可以成为一段佳话,我又何苦枉做恶人?”稍作沉吟后遂命人赐老先生黄金百两压惊。老先生磕头谢恩而退,后背衣衫已被冷汗浸透。这个段子告诉我们:有文化不仅可以赚钱,关键时刻还可以救命。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因为从小生活在绿树成荫的湘江之滨,对西北大漠的干燥气候和植被荒芜很不习惯,于是率领潇湘子弟兵在沿途遍栽柳树,并且所到之处都大力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后来人们便将左宗棠倡导所植的这些柳树称为“左公柳”。杨昌浚为此写下一首《恭颂左公西行甘棠》: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此诗反王之涣《凉州词》诗意而写,算是有清一代诗词中的佳作。可杨昌浚出名并非因为这首诗,而是因为他就是错判“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的昏官。
发五言长城
前文中提到,李白因为在永王事件中站错了队而被流放夜郎,经过黄鹤楼时和朋友史钦小聚,写下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自感与被贬长沙的贾谊同病相怜。当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途中又遇到了另一位小朋友刘长卿。
刘长卿比李白年轻二十多岁,因为“刚而犯上”,被贬官南巴(今天的广东电白),途经江西余干时正巧遇到了李白。李白能够从蛮荒之地回到繁华的中原,其心情可以用在这次归途中写下的《早发白帝城》来描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是遇赦之人,心情如轻舟般欢快,情不自禁喜形于色;而刘长卿却要从中原奔赴祖国的偏远地区继续革命。两人一去一回的巨大反差,使得刘长卿颇为感慨,写下了《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从此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李白可能充分表达了自己回家的欢乐,基本没有顾忌刘长卿被远谪的心情,所以刘长卿很郁闷地写出“谁怜此别悲欢异”之句,可见李白在此事上情商不是很高。
无独有偶,刘长卿的代表作恰恰也是和贾谊有关的《长沙过贾谊宅》,因为他和贾谊一样是被诬陷贬官的: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被认为是有道明君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言外之意:那还不如汉文帝的当今天子这样收拾我也就不足为奇了。屈原当年被放逐的时候,不会知道一百多年后有一位贾谊来到湘水之滨凭吊自己而写下名篇《吊屈原赋》;当时的贾谊同样不会知道,近千年后有一位刘长卿也来到同样的地方凭吊自己而写下名篇《长沙过贾谊宅》。“怜君”,不仅是怜贾谊,更是怜自己:您和我明明都是无罪的,为什么要被放逐天涯呢?
司马相如因为仰慕“完璧归赵”的蔺相如,所以也为自己取名相如。有人说蔺相如是赵国的上卿,所以司马相如取字长(zhǎnɡ)卿。刘长卿因为仰慕司马相如,就用他的字作为自己的名。刘长卿字文房,元朝有位姓辛的西域诗人因为仰慕他而给自己起汉名为文房,这位辛文房就是《唐才子传》的作者。希望这一连串渊源没有让你眼花缭乱。
刘长卿敢拿前代大才子的字作为自己的名,性格自是恃才傲物。他每次写好诗后,题名只写“长卿”二字,有人诧异地问他:“先生为何从不在‘长卿’前加‘刘’字呢?”他诧异地反问道:“那又何必?难道天下还有谁不知‘长卿’就是我刘长卿吗?”
时人称刘长卿为“五言长城”,意思是他的五言诗冠绝当代。我们来欣赏一下他这首入选语文课本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句浅显生动,小学生都能明白其含义。但“暮”“寒”“贫”这些词语中所表现出的冷暗情调,反映出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气象。明朝学者、诗人和文艺评论家胡应麟认为,正是从刘长卿开始,唐诗进入中唐时代,“与盛唐分道矣”。
枫桥夜泊
刘长卿做御史的时候,与同事张继结为至交好友。张继是一位清官,因为家境不富裕,逝世时托孤给刘长卿。刘长卿在《哭张员外继》中写道“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看样子因为安史之乱道路隔绝和家庭经济窘迫,张继死后都未能及时归葬故园。
张继流传下来的诗很少,我们今天对他的大名还能如雷贯耳,都是靠那首堪称千古绝唱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的景物描写与作者的旅愁心情搭配得天衣无缝,艺术境界成为后世典范。据传唐武宗酷爱此诗,命巧匠精心刻制了一块诗碑,准备驾崩后将其带入地宫陪葬,还特别叮嘱要放置于灵柩之首,可能打算闲着没事就睁眼看看。他临终前还颁布了一道遗诏,宣布《枫桥夜泊》一诗只有他才能勒石赏析,后人不准效仿,否则必遭天谴。
人类对死亡的无知会导致做出这种冷幽默的事情。唐太宗将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带走陪葬之前,总算还留下了诸多摹本,唐武宗算是将祖先的独占欲发扬光大了。
第十六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