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 遇见岳五郎-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第七 遇见岳五郎: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兰陵王·柳》
靖康元年,正月初一(元日)。
若是在往年,元日是最热闹的节日了。家家户户洒扫庭除,张灯结彩,放爆竹,穿新衣,喝屠苏酒,换新桃符。此情此景,正如大宋宰相王安石在《元日》中所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但这一年,从官家到市民,大家都没有了庆祝的心思。尽管御街上照样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挂了灯彩,宫里也照例赏赐了亲王、大臣等许多财物,爆竹声也依然昼夜不息,大家的心情却都很沉重。
是留还是走,官家游移不决;是战还是和,大臣们争论不休。但如果有人问云山,他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留下!保家卫国!”因为他的家就在这里。他恨自己只懂得画画,不会舞刀弄枪,不能参军报国。
正月初三夜里,图画院却突然沸腾起来。此时云山还在梦中,梦见元日人们点燃的爆竹一支支飞向金军大营,炸得敌军人仰马翻……他在梦中高兴地跳了起来,梦也就醒了。睡眼蒙眬之际,他猛然发现许多画师特别是那些有名的师傅们,正忙着整理行装,似乎要远行。
“师傅,你们要去哪儿?”云山一边穿衣服,一边拉住一位工笔画师傅问道。那师傅却像没听见似的,匆匆忙忙走了。
云山一时不知所措。有一位和他年纪相仿的画学生路过此地,神色极为沮丧。画学生看到呆立的云山,悄悄告诉他:太上皇今夜移驾,去往江南镇江府!这些画得最好的师傅,要陪着太上皇南下。
“这不是临阵脱逃吗?”云山脱口而出,马上被那画学生捂住了嘴。
云山终于明白,太上皇那封罪己诏,话虽然说得好听,但都是哄人的!敌人已经入寇国土,他却没有承担起责任,仍然沉湎于画画!
云山忽然想起了那天在虹桥上遇见的年轻武士所说的话,“大敌当前,漂亮有什么用!”
云山的梦,碎了。
图画院的老师傅一走,禁令就随之取消了。云山转念一想:太上皇逃跑,说明金军即将兵临城下,那城外的罗裳、阿辽岂不是处境危险?
眼瞅天已蒙蒙亮,云山来不及多想,飞快地向东边的朝阳门跑去。他要去找罗裳和阿辽。
走出图画院,云山才发现,晨曦中的汴京已经看不到往日热气腾腾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大宋将士们备战的场景:城墙上,昨夜的火把还没有熄灭,兵士们正在修筑工事;墙角下,一排排长枪的矛头被擦得锃亮,一辆辆弩车、一桶桶火油令人心惊胆战。
云山虽然看不见头盔里兵士们的脸,但能感受到霜剑般的目光从头盔里射出来。整齐的装备,威武的将士,令云山稍感心安。
不多时,他来到东门,想要出城,却被兵士们拦住了。
“我要出城去找我的朋友!”云山急忙说。
“不行!”兵士们断然拒绝,“金军快要打过来了,任何人不得出城!”
“可太上皇都走了!”云山急了,大声喊道。
“闭嘴!太上皇移驾,是你能多嘴的吗?若再不回去,俺手里的杀威棒可不是吃素的!”
云山不服气,正准备回嘴,却被一个人拉到了一边。
那人身着铠甲,威风凛凛。云山的目光顺着他腰间的宝刀向上移动,看到了一张年轻英武的脸,二十几岁的样子。眼前这个人,他感觉似曾相识,一时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勤王,即起兵救援王朝。“勤”有帮助的意思。

“小官人,帝都的防务是国之大事。我们不要管太上皇走不走,新登基的官家不是留在城里吗?你要知道,咱们守卫汴京,也是为了自己呀。还有,现在是主战的李纲管事,官家已下令天下的宋军来汴京勤王 ,大军很快都会赶来。咱们都不要走,一定能守住汴京!”
“我也愿意守城!可是我的朋友还在城外,我很担心他们的安危。”
“你且莫慌,告诉我你的朋友叫什么名字。”
听云山一五一十地说了罗裳和阿辽的事情,军官说:“小官人虽然年纪不大,却是位重情义的好汉。这样吧,我有出城之权,我替你去找你的朋友,好吗?”
云山眼睛一亮,雀跃起来:“我叫云山,是画学生,就住在翰林图画院里。”
“我叫岳飞,大家都叫我岳五郎,你就叫我岳五郎吧!”
云山一下子想起来了,他就是在虹桥上曾经棒喝过自己的那个武士!
有岳五郎帮忙,云山就放心了。没过几天,金军的铁蹄就踏到了汴京城下!
长嘶的战马,北方的烟尘,愤怒的守军,流民的眼泪……云山已无暇欣赏都城的春色。几天过去,岳五郎、罗裳和阿辽仍没有音信,汴京已经被金军重重包围,云山不禁担心起来。
战斗是在不经意间打响的。云山央求兵士们给了他一副盔甲,他带着画学生们给兵士们送吃的喝的。金军几次攻城,都被宋军击退了。
战斗每天都有,两场战斗之间是短暂的平静。云山不敢脱掉盔甲,就在街头的瓦砾中找一处干净安全的地方休息。他抬头看着蔚蓝的天空白云缥缈,看着城头的杨柳已经发了新芽,动了画画的念头,又想起了他最爱的词人周邦彦所写的著名的咏柳词: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

云山思绪万千:那时候不打仗,多好啊,词人看着柳枝,可以感伤,可以念旧,可以抱怨自己是漂泊在都城的“倦客”。可如今,当战争真的找上门来的时候,这一切显得多么奢侈!能保护美好事物的不是词人,而是军人。真希望阿辽也在这里,亲眼看一看:大宋的军人也是好样的!
正思虑间,云山忽然听见有人在呼唤自己:“云山!云山!……”
云山一骨碌爬起来,看到岳五郎带着罗裳和阿辽来了!
近一个月没有见面,几个少年又哭又笑。原来当日岳五郎出城后,发现官窑和村子空无一人——老百姓有的举家逃往南方,有的搬进了城里。之后几天他一直在寻找罗裳和阿辽。
功夫不负有心人,岳五郎终于在城外一处废弃的庙宇里找到了罗裳和罗工匠,他们俩暂时安全;而岳五郎和阿辽竟然是在军中偶遇的——阿辽加入了宋军,已经跟着林教头在城头上战斗了!
“官窑里那些瓷器都碎了吧?可惜啊……”云山惋惜地说。
“打仗的时候,人都不一定能保全,瓷器碎掉就碎掉吧!”罗裳说得很坚定。
岳五郎点点头,说:“打仗时难免有所牺牲,但是,打仗不就是为了保护普通人,保卫瓷器、绘画、诗词这些美好的事物吗?将来等金军退了,咱们还得过好日子呢。没有过好日子的希望,就没有打赢的信念!”
岳五郎话音未落,就听见城头传来一声吼叫:“拉弓!放箭!”
金军又攻城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