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
范仲淹很钦慕东汉的隐士严光,在出任睦州(今浙江淳安)太守时曾为其兴建祠堂,并写了一篇记。严光,字子陵,年少时与后来的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同窗好友。刘秀扫平乱世当上皇帝以后,多次派人聘请严子陵出来做官,但他躲到富春山里去垂钓,那地方就是现在的严子陵钓台。后来刘秀总算把严子陵请到皇宫中叙了一次旧,夜深谈累之后,两人就像同学时代一样挤在一张床上睡了。半夜里严子陵一个翻身,脚翘到了皇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令跑来上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刘秀笑道:“不要紧,这是朕与老同学睡在一张床上而已。”严子陵回去以后,刘秀写信给他说:“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先将严子陵抬到天上,随后语气一转: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建设国家的宏图大业让朕如履薄冰,好像身患重病的人必须倚杖而行才能免于摔倒,你还不愿意出来帮忙吗?这就有点儿威胁的意思了。但严子陵最终还是不肯做官,刘秀也不再勉强。严子陵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气节和刘秀作为统治者的容人气度,两者相映生辉,是中国君主集权历史上少见的一段佳话。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的结尾赞叹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在我看来,这四句正是范仲淹自己高尚人格的写照。
对范仲淹来说,严光是无缘得见的前代高人,而另一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隐士正好生活在他的时代,与他成为了忘年交,这就是林逋。范仲淹做大理寺丞的时候,比他年长二十二岁的林逋写了一首《送范希文寺丞》赠给他:
林中萧寂款吾庐,亹亹犹欣接绪馀。
去棹看当辨江树,离尊聊为摘园蔬。
马卿才大常能赋,梅福官卑数上书。
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
颈联将范仲淹与两位汉朝名人相比。西汉武帝时的大才子司马相如字长卿,马卿是他的简称,写过《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等名赋,《唐诗为镜照汗青》里记述了他骗到白富美卓文君的励志故事。西汉末年的芝麻小官梅福,看到外戚专权朝政日非,不顾职位卑微,多次上书指陈时事,妄议大政方针,写下了“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的警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全文转载。林逋夸赞范仲淹的文采比得上司马相如,职位低下依然忧国忧民屡次上书的精神比得上梅福。
范仲淹第一次被贬是因为上书请求刘太后归政,同僚们为他送行时说“范君此行,极为光耀”;第二次被贬是因为上书劝谏宋仁宗不要因为小事废掉郭皇后,同僚们为他送行时说“范君此行,愈为光耀”;第三次被贬是因为上书直指宰相吕夷简用人不当,被吕夷简责为勾结朋党。这次来给他送行的同僚就少得多了,因为谁也不愿意沾上“朋党”的罪名。大臣王质独独带着好酒去为范仲淹饯行,别人问他:“你就不怕被牵连为范希文的朋党吗?”王质回答说:“如果能跟希文这样的人结为朋党,那是我的荣幸。”听者无言以对。王质举杯为范仲淹壮行道“范君此行,尤为光耀”。范仲淹哈哈大笑道:“我这已经是‘三光’了啊。”
此后范仲淹的好友梅尧臣写了一首《灵乌赋》寄给他,告诫他别在朝中直言不讳罗里吧嗦了,免得被当作乌鸦的聒噪,你明明是将不好的结果预先告知,人家反而认为你不祥。范仲淹也回答了一首《灵乌赋》,说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坚持反复进谏,是因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三遍,说三遍皇帝才有可能重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