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情深

手足情深
苏轼十岁之后,苏洵外出四处游学,妻子程氏在家培养两个儿子。母亲是最伟大的教师,苏轼、苏辙年纪轻轻就以文章称誉当世。更令人羡慕的是兄弟俩之间的感情,他们去考试不是争抢风头,而是用互相帮助的方式来组团作战。
有次兄弟俩一同参加考试,苏轼看着摆在面前的试题,感觉非常陌生。在脑海中一番检索,依然毫无印象,不由地茫然无措,只得长叹一声,斜眼瞅瞅旁边的弟弟。苏辙一看哥哥这副样子就明白了,拿起放在桌上的毛笔,将笔管含在嘴里吹起来。苏轼恍然大悟,原来题目是《管子注》里的一句话,但是关键的字被抄错了,怪不得自己刚才想不起来。一个抄字员工作不认真,就差点扼杀了一位天才的前途,工作态度不慎重会害死人。
另一场考试的题目是《形势不如德论》,这次轮到苏辙看着试卷上的“礼义信足以成德”发呆。苏轼见状,知道弟弟忘了出处,就向考场工作人员索要磨砚的水,并厉声抱怨人家慢手慢脚:“小人哉!”苏辙一听立刻反应过来,题目出自《论语》中的《樊迟请学稼》。讲的是孔子的一个学生樊须(字子迟,所以又称樊迟)向夫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脸色很难看地回答:“这个我不如老农民。”樊须又向夫子请教如何种瓜果蔬菜、花花草草,孔子的脸色更阴沉了:“这个我不如老园丁。”等樊须退下以后,孔子很恼火地对别人说:“小人哉,樊须也!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没人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没人敢不服从;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没人敢不以实情来反馈。只要在上位者能做到这些,四面八方的老百姓自然会背着襁褓中的婴儿来投奔,哪里还用得着你亲自去种庄稼呢?”这个就叫“礼、义、信足以成德”。
樊迟不过向老师请教了一个技术性问题,孔子为何生这么大气呢?原来几天前孔子刚被一位种田老者讥讽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正在郁闷之中,樊迟偏偏这个时候又来兴致勃勃地请教孔子关于什么种庄稼种菜的琐事,纯粹给老师的伤口上撒盐,真是好没眼色,被孔子借题发挥骂为胸无大志,一点儿也不冤枉。只是可怜考场工作人员无端被苏轼骂了一句“小人”,才是躺着也中枪。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