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视群贤

傲视群贤
从此李清照孤身一人颠沛流离,四处逃亡以躲避战火。一个弱质女子在如此乱世中怎么可能长期保护好大批的书籍古董?自然是在路途中不断散失、被窃,从最初的心痛不已到最后无可奈何地慢慢习惯了。孤独无依的易安在这样的景况中写下了《声声慢·秋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天涯沦落人的名篇,其中有颇多佳句。尤其起首一连用了七组叠词,是所有诗词曲赋中绝无仅有的孤例。按照常理,这样的叠词连用必然显得累赘,所以之前根本没人敢如此尝试。但李清照将它们这样一连,我们诵读起来会发现极具节奏感,完全可以想象当年唱出来时那种音韵美。易安居士对音律的造诣之高,由此可见一斑。而且我们可以注意到,“寻寻觅觅”是她的动作,“冷冷清清”是她所发现的外部环境的状态,“凄凄惨惨戚戚”则回到她的心境。虽然同样是重字,却因为这种变化而分出了层次感。
即使她做出了这样的榜样,其后也再没人敢于效仿,这便叫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怪不得易安在她的《词论》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大家都很崇敬的前辈词人一通指指点点:南唐李璟、冯延巳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柳永柳屯田呢,“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张先、宋祁,“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对晏殊、欧阳修、苏轼这几位比较客气,说他们“学际天人”,写个小词本该就像去大海里面舀一勺水那般容易,结果他们所作的词不过就是把诗写成长短句而已,“又往往不协音律”,为什么呢?因为诗讲的是平仄,但词讲的却是音律,他们都不懂嘛。至于王安石、曾巩,写文章很有西汉的风骨,但如果作词就会让人笑倒,完全没法读。“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要等到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这几位上场,才总算知道词是怎么一回事。但晏几道不会铺陈叙述;贺铸不会典雅庄重;秦观的词婉约情深,却缺少实际内容,就像穷人家生养的美女,虽然长得漂亮,但骨子里没有大家闺秀那种富贵自信;黄庭坚的词内容倒是充实了,可惜到处都是小毛病,就像美玉有瑕,价格只能打个对折。总之没有一位前辈词人是她能看得上眼的。
在中国传统男权社会里,眼高于顶的傲慢男性并不鲜见,但女性一般低调含蓄,李清照这种张扬的性格绝对是个异类。我猜她写《词论》时心里可能在想:好喜欢你们这帮男人看我不爽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