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
我们之前在晏几道、张先、欧阳修、柳永和王安石的章节中,穿插了苏轼的许多故事。接下来终于可以好好欣赏一下这位号称“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被王安石、欧阳修都称赏不置的千年奇才在制科高中之后的人生旅程了。
嘉祐六年,二十四岁的苏轼在制科中考出了“百年第一”的成绩,被任命为陕西凤翔府判官,走马上任。苏辙一路送哥哥到了郑州才分手回京,他估计苏轼前路即将到达渑池,就写了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过去: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原来苏辙和渑池很有渊源,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但随即就考中进士,所以没有到任。他与苏轼赴京应试时路经渑池,住在寺庙僧舍中,一同往壁上题过诗。苏轼收到弟弟来信,和诗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四个脚韵与苏辙原作完全相同,从形式上严格遵守了和诗的要求;但若不事先告诉你这是一首和诗,你完全看不出它有丝毫受到束缚的痕迹。尤其是前四句,挥洒自如一气呵成,是苏诗中的名篇。既然人生所到之地方、所见之人物、所留之印记多是偶然也难以长存,不妨随遇而安,便可少些感伤与烦恼。这个“雪泥鸿爪”的生动比喻充满了美感,在我看来只有李白和苏轼这种级别的天才方能写得出,而且凡是对生活有细腻感受的人都容易产生共鸣。苏轼的绝世才华在诗词创作中开始闪耀。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