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言

金玉良言
可能王安石的父亲对东晋“东山再起”的谢安很崇拜,所以将谢安的字“安石”给了儿子作名。王安石和晏殊一样是江西抚州临川人,非常近的同乡。他在庆历二年获得进士第四名。宋仁宗让前十名到时任枢密使的晏殊府上拜谢,晏殊等众人都告辞之后,唯独留下王安石,再三赞叹道:“久闻您的德行和在家乡的声誉。老夫在执政的位置上,而家乡中的贤人考得了这么好的名次,实在与有荣焉。休息日请您再光临寒舍吃顿便饭吧!”到了日子,又专程派人去请王安石,待遇隆重远超平时。
饭后,晏殊陪王安石闲谈,对他说:“您日后能达到的名位,必定和老夫一样。”此时晏殊已经位极人臣。最后临别时,晏殊忍不住叮嘱:“老夫有一句话,想蒙君垂听:若能容他人,也就能被他人所容了。”王安石微微点头而已,回到旅舍叹息道:“晏公作为大臣,而教人这样的明哲保身中庸之道,过于卑下了。”等到王安石晚年因为变法失败罢相后,在金陵和弟弟王安礼闲聊时谈起此事:“当年我对晏公的叮嘱很不以为然。后来我在政府中与同僚交友,几乎人人都与我反目,友谊不能保持到最后。今日回头想来,不知那时候晏公是怎么发现我有这个毛病的啊!”
晏殊不但在短短的时间内看出了王安石性格中最大的缺点,也预见到了他将来的成就在自己之上。后世尊称的“临川先生”,果然不是临川人中最先拜相的晏殊,而是后来居上的王安石。因为王安石后来受封荆国公,又常被尊称为“王荆公”。
王安石自幼才气过人,但同时性格耿介、特立独行。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事情,几头牛也拉不回来,所以人称“拗相公”。曾巩曾对人说:“我的好朋友介甫,写文章很有古风,行为举止和他的文章也差不多。”就是说王安石做人不合时宜。
王安石在进士考试中本来排名居首,但他的试卷中写了一句“孺子其朋”,一般认为这句话是《尚书》中周公对年纪幼小的周成王的教导,大意是你这孩子啊应该怎么怎么样。仁宗皇帝阅后很是不爽,心想朕都当了二十年皇帝了,而你小子才二十岁刚出头,居然敢用这种长辈教训晚辈的口吻写文章给朕看!大笔一挥,将王安石的第一名给拉掉了,而且直接划出三甲,这才成了第四名。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