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然九议

慨然九议
幼安实在出名太早,其实到此时他也才刚过而立之年,正当年富力强,前面的道路还很长,温柔乡尚非英雄冢。
乾道六年,虞允文拜相当政,主战派再次占据上风。对《美芹十论》印象深刻的宋孝宗在延和殿召见辛弃疾,这是一个获得皇帝信任的大好机会。结果“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就是并非皇帝想听什么他说什么,而是尽说些皇帝不想听的。看起来辛弃疾虽然在北伐的战略方针上和孝宗保持了一致,但在具体做法上有不小的出入。
《宋史·辛弃疾传》上没有提到“不为迎合”的具体内容,但通过随后幼安写给虞允文的另一篇著名军事论文《九议》,我们大致可以猜到,他对朝廷的作战和外交水平颇不以为然:“如今朝廷的弊端,在于主和者一辈子都不敢谈军事,而主战者恨不得明天就打到汴京去,这就是为什么主和、主战都有败无胜的原因。孔子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当年越王勾践图谋报吴国之仇,筹备了二十多年才动手,一举成功;燕昭王图谋报齐国之仇,对大臣们说:‘请给寡人五年时间。’大臣们回答:‘愿给大王十年。’这些道理从符离之败就能清楚地看出来。”
接着幼安又以陵寝之地举例:“上策就是使金国骄狂,先献上重礼,用谦卑的措辞假意告知:‘鄙国皇帝请上国归还陵寝之地的目的,并非真的那么在乎那块地皮,无非不想让百姓和后世议论他是个不孝子孙而已。如果上国不同意,那鄙国就有个说法给百姓和后世交代了,不影响两国照样世代友好下去。’金国听我们这么说,军事应对肯定缓慢,这就中了我们的骄兵之计。我军突然出动,传檄天下,明明挑衅:‘前阵子我们已经请求过陵寝之地,如今兵马已到贵国境内,希望贵国同意。如果不从,那么以后也不会再有岁币这么轻松愉快的稳定年收入了,尽管发兵来战吧!’金国措手不及,肯定急忙招兵买马,我们却深沟高垒按兵不动,准备打旷日持久之战。金国境内民族矛盾复杂,战争费用高则赋税必然横暴,法令严峻则盗贼必然蜂起,我军乘隙而图之,这就是以逸待劳之计。彼缓则我急,彼急则我缓,此乃兵法的必胜之道。换言之,你们上次派范致能去义正辞严地索要陵寝之地,真是心里怎么想的嘴上就怎么说,结果让人家提高警惕,用‘三十万兵马护送陵寝南来’的说法一吓,你们又闭嘴安静了。唉,两国开战是兵凶战危的事情,只能兵不厌诈无所不用其极,哪能像你们那么中规中矩的文明搞法?
如果有人原本觉得辛弃疾只有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匹夫之勇,建议可以读读他的《美芹十论》和《九议》,立刻就能看出他对敌我国情的深刻了解,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政的通盘考虑,其资讯之广、思索之深、谋划之细令人由衷赞叹,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瞬间就会丰满起来。南宋朝廷因为刚刚与金国讲和,还是想把近期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当然也通过幼安那些建议书看出了他的实际才干,当年便调其入京,担任司农寺主簿。
第三十一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