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匈奴的崛起 匈奴的变迁 纠缠史 冒顿的发迹史

第五章 匈奴的崛起 匈奴的变迁 纠缠史 冒顿的发迹史 英雄大会后,对于封王封侯,虽然有些人心中不满,但毕竟碍于刘邦的身份和地位,拐弯抹角的稍稍提了一下意见后,见没有回应,就不敢再提了。但对刘邦的分封最为不满的人就是韩信
当年他攻打各大诸侯,直至最后统率三军在垓下彻底击败项羽,可以说现在封王封侯的人都是他实实在在的部下啊。此时见他们居然跟自己平起平坐,他心里就不平衡了
而刘邦呢,他虽然分封了各位功臣,但他心里也是不安的。他知道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于是他对手下的三大重量级人物韩信、张良、萧何分别进行了逐一考核
刘邦第一个考核对象是韩信。鉴于他超强的军事才能,刘邦一直对这个危险人物处处提防。从统率三军的将帅降到楚王,然后又从楚王降到现在的淮阴侯。可谓连降三级。但饶是如此,刘邦对他还是总是戴有色眼镜来看待
此次的考核,刘邦首先找来韩信,以拉家常式的聊天为开头。韩信刚开始还盘算着“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这八个字的含义。但见刘邦尽和他扯一些无足轻重的陈年旧事,慢慢地也就放松了警惕。后来的话题就顺着刘邦的思路谈到了行军打仗上来了,此时的韩信哪里知道他马上面临严峻的考验
“你看夏侯婴将军能带多少兵啊!”刘邦试探性地问道。这个夏侯婴是刘邦最心腹的人,刘邦这样问自然是有目的的
“三万吧。”韩信一字一句地回答道
“樊哙呢?”刘邦把自己的另一个心腹,同时也是自己的连襟拿出来了
“五万左右吧。”韩信一脸平静地回答
“那朕呢?”刘邦的提问进一步升级
“最多十万。”韩信当时脑筋也许是短路了,依然实话实说起来。如果仅仅是这样也罢,但刘邦提最后一问时,事情就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那你自己呢?”刘邦使出了撒手锏
“多多益善,多少兵我都可以带。”韩信只想起垓下和项羽大决战时的无限风光,但却忘了此时和他说话的人正是要考核他的顶头上司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被朕所擒?”刘邦脸上虽然还是不动声色,但心中已有想法了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如果此时韩信换一种方式和语气来说话,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但韩信此时还是一根筋到底,好像要把所有对刘邦的不满都发泄出来
“陛下虽然不是统兵打仗的料,但却很会拉拢将领和人才。况且陛下还有天相助,非人力所能为也。
提问就此结束,不用再说什么了,刘邦微笑的背后是嫉恨。从此他和韩信彻底决裂了。这一点我们从后面刘邦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去出征打匈奴,也不愿再起用“战必胜”的韩信就可以看出来。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