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之策

应对之策 十月四日,李渊进军至长安,屯军于春明门(长安城东面三门中的中门)西北,与李建成和李世民合兵一处
长安就在眼前,但是此时李渊却开始犹豫起来。究竟打不打长安?立即就打,还是先作政治攻势?毕竟自己起兵的口号是拥护代王杨侑的
代王杨侑虽然年幼,但并不是白痴,看到李渊的大军把长安围个水泄不通,随即命令长安留守卫文升、阴世师等严加防范
究竟严到什么程度呢?据说信使都不通
绝对不能让李渊进来,宋老生已经死了,屈突通也投降了,这是最后的希望了。杨侑企图用死守来保住长安。只是,这点希望,也将很快破灭
鉴于自己起兵时的口号和杨侑的严防死守,李渊决定暂不进攻长安,先采取政治攻势。所以,柴绍继续出马。不过这一次不是讨敌骂阵,而是劝降
“守城的兵士听着,唐公此次来长安,乃是拥立代王的,请回去告知代王,让他打开城门。
“唐公没有反隋之心,请代王放心。
一连十余天,柴绍每天都是重复同样的话语,应该说还是很有诚意的。但是长安方面的态度实在不靠谱,不管是同意也好,反对也罢,你总得表个态啊
不出声!不表态!不回音
这就不好了。李渊也许有耐心,但是手下的将领可都是暴脾气
“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打进去再说。
“是啊,唐公,这叫什么玩意儿啊?连个回话都没有!
“咱们不能整天跟他耗啊,真想揍他屁股!
诸将这样的态度,李渊可以理解,毕竟到这来,就是为了进长安,如今总在外边转悠,还不如不来。但是李渊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表明自己“尊隋”的诚意,从而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我希望你没有回音,越没有回音越好。这可不是我要打你哦,你让我不得不打。所以李渊力排众议,决定继续等待
等待的目的,是为了那个最终决战时刻的到来
李渊决定再给代王杨侑一些时间,时限是七天。如果在这七天中杨侑还是连个屁都不放的话,李渊就下令攻城。但是,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让李渊意想不到的事,就是这件事,促使李渊提前攻城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让很有涵养的李渊,连七天都忍耐不了。那么,我告诉你这绝对是一件让李渊觉得比杀了自己还难以接受的事情
事情的发生是因为两个人:阴世师和骨仪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