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史

纠缠史 首先出招的是戚姬。戚姬因为受刘邦的宠爱,同睡在一张床上的机会很多,于是就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条件
“陛下的儿子很多都被封为王了,就连刘肥这个外室所生的也封了王,为什么不给如意封王呢?”戚美人开始“吹”耳边风了
“朕的儿子自然都会有封号的,如意还小啊!哪能受一国之君呢?”刘邦搪塞着
“他不能理朝,就给他找一个好相国啊!臣妾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你不封他我心里不安啊!”戚美人开始施压了
“没问题,记住了。”事实证明,戚美人的浑身解数还未使全,刘邦就缴械投降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不,说机会机会就来了。第一次亲征匈奴很失败很受伤的刘邦回到洛阳,屁股还没坐稳,他的胞兄刘仲就衣冠不整地闯进来,告诉了他一个惊人的消息:匈奴人已打到他的代地来了
刘邦正一肚子火气没处发,见刘仲这样狼狈的样子,他也不顾兄弟之情了,当即就罢免了他的代王职位,改立他为合阳侯。而新的代王自然而然就给了戚姬的儿子如意,并命阳夏侯陈豨为代相。就这样,刘邦在“内忧外患”的焦头烂额之时,而戚姬却取得了她和吕后之争的第一场局部胜利
一招得手后,戚姬并没有满足,她再接再厉,第二招随即出手。前面已经说过谋杀案经过长达数月的审理,赵王的冤案最终得到了公正的裁决。饶是如此,赵王张敖从此不再是赵王了,而是变成了宣平侯了
那么空缺的赵王之位就得重新立一人啊!立谁呢?刘邦想也没有想,立如意呗。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来:如意已经是代王了。刘邦是这样反驳的:他当了代王就不可以当赵王吗?就这样,年仅八岁的如意马上就集两王于一身,既是代王又是赵王(把代地纳入赵地,统称赵王)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他的母亲戚姬。戚姬仗着刘邦的宠爱,不断吹耳边风,刘邦经不起“温柔的灌溉”,自然对她百依百顺了。因此她的儿子人虽然小,但官却越做越大,风头之劲盖过了太子刘盈
刘盈作为一个十多岁的小太子,正值逍遥快乐的年纪,哪里会想到这个“小小”的如意已经在威胁他的太子地位了。但他的母亲,也就是大汉皇朝第一位皇后——吕后,就不会袖手旁观了。争夺与反争夺,一触即发
不管怎样,战争前两轮却是呈一边倒的局面。第一轮:刘邦封戚姬的儿子如意为代王(吕后的儿子还是太子)。戚姬胜。第二轮:刘邦加封戚姬的儿子如意为赵王,小小年纪就集两王于一身。戚姬再下一城
前两轮的争斗戚姬都取得了胜利,随着时势变化,第三轮的争夺就尤为关键了
如意被封了几个王了,戚姬接下来还会仅仅满足多捞几个王吗?她已把目标直接锁定在了太子刘盈的身上。而吕后不可能会袖手旁观的,她将誓死力保自己儿子太子的位置,烽烟顿起,一场太子争夺战和保卫战马上就要拉开序幕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