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没商量_1

造反没商量 好了,我们大体知道了刘秀的课堂生活,现在看看他课外都干了些什么
西汉后期的太学生并不都是埋头书卷的人。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都为了一个做官的共同目的走到一起来了,所以,但凡政界,特别是朝廷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大家都很关心。老师们都是今文经师,身兼重要职务,在阐述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时,会时常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这样一来,太学的现实政治气氛和学术气氛便一样浓郁了。太学生们一面读书学习,一面睁大眼睛盯住官场的动静。刘秀出身于太学,得益于此,以后登基了他也非常重视太学的建设
在学期间,刘秀同学就表现出他的聪颖、勤奋和过人的政治见识。他广泛结识了在京城工作的南阳籍人士,同时,对南阳一带来京城办事的各方面人士他也经常接触。当然,作为皇室后裔,他同样重视同亲戚交往
邓禹字仲华,是邓晨的侄子,跟刘秀自然也算是亲戚了。邓禹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连许多博士都不如他知识渊博,他因此得了个“神童”的绰号,比刘秀早半年到太府,是太府里最年轻的学生,只有十二三岁
其实刘秀第一天见到邓禹时,眼睛就为之一亮。是啊,如果说十三岁的阴丽华是一枝开在山谷里的野百合的话,那么这个邓禹就是朵康乃馨,小小年纪,言谈举止文雅有度,一看就是从小有修养的学家子弟
“在下新野邓禹,这厢有礼了。”邓禹见了刘秀,慢声道
“噢……啊……原来你就是姐夫常说的新野神童……”刘秀这才知道他的同桌原来就是久闻大名的邓禹
两人一交谈,刘秀这才体会到了什么叫“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个邓禹年纪虽然小,但懂得的知识只能用“渊博”来形容
从此两人结成了莫逆之交
来自南阳的老乡,还有表兄来歙、朱祐等同学,他们都成了刘秀的铁哥儿们。在日后的岁月中他们紧紧追随刘秀,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之功,被刘秀封侯拜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