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节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也正是因为这样,李广接到军令后,马上从雁门关出发了,飞将军岂是浪得虚名,战无不克,攻无不胜,他很快就大刀阔斧般向北推进。也许是这么多年憋得太久了,也许是他太想表现自我了,也许是局部的胜利让他冲昏了头脑,总之,当匈奴士兵突然从四面八方出现,将李广围得水泄不通时,他才清醒过来,明白犯了“孤军深入”这个兵法大忌是要付出代价的
李广付出的代价虽然不是“人头”,但离“人头落地”并不遥远了,被生擒的人是生是死,完全得看人家的脸色。人家要你生你就生,要你死你就死,要你不生不死你便会生不如死
生擒了“飞将军”李广,匈奴人高兴坏了,就像《西游记》里妖怪们生擒了“唐僧”那样,把李广“四脚朝天”地吊在网兜上,要押回去向军臣单于邀功,一路上互贺之声不绝于耳,只差没放鞭炮、放礼花了
夜,漆黑的夜,漆黑的夜色笼罩了世上万物,匈奴士兵都闭上了“庆贺”之声,只有“沙沙沙”的脚步声,这在寂寞漆黑的夜色中显得格外的清脆和悦耳。李广却没有心情来感受这来自大自然的“最原始生态”的体验,他心里在着急啊,乘此夜色将是他出逃的最后机会,一旦失去了,他的一生就将画上一个句号。在天晓时分他终于挣断了绳索,余光瞥见身边有个匈奴人坐着一匹好马,李广没有再迟疑,“飞将军”真的“飞”起来了,他一把“飞”上那匈奴人的马背,夺过匈奴人身上的弓和箭,再推下匈奴人,挥马而去
从上马到夺弓箭到推人再到挥马,几个动作一气呵成,等匈奴士兵们反应过来时,李广已逃得“孤鸿渺渺”了。而一些不要命的匈奴士兵拼命追来,结果也成了李广箭下的“靶子”
第四路的李广因为“大意失荆州”而失利后,我们来看看其他三路的表现吧
第三路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发,也遭遇了一支匈奴主力骑兵,结果双方进行了强有力的火拼,火拼的结果是差点全军覆没,只有公孙敖领着几个亲信充分发挥“凌波微步”的脚底抹油功夫逃得性命
而第二路的公孙贺在云中一带寻寻觅觅、觅觅寻寻,连半个匈奴人的影子都没有看见,直到传来李广和公孙敖失利的消息后,才恍然大悟,他被匈奴人放了鸽子了。于是不敢再逗留,来了个“胜利大逃亡”
两路失利一路“无功而返”,第一路卫青的表现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换句话说,汉武帝的面子此时就完全寄托在“新人”卫青身上了。而事实证明,卫青没有让汉武帝失望。他率领大军直攻到笼城。因为匈奴的主力都被李广吸引过去了,他把这座只有几千人的城市进行了“血洗”,并且俘获敌人四五百人,来了个大胜而归
四路大军,两败一胜一平,歼敌千余损兵数万,结论是:汉朝又一次失败了
“马邑之谋”的失利,让年轻且富有朝气的汉武帝“面上无光”,于是王恢成了其替罪羔羊。而这次经过精心准备的、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匈奴反击的第一战居然还是以失利告终,这让期待满怀的汉武帝“怒不可遏”。败军之将李广和公孙敖自然得为这次军事行动的失利埋单了
念在李广和公孙敖以前防守边境的“军功”的份儿上,汉武帝只把他们两个贬为庶人,没有直接送上断头台,这已是格外开恩了。而那些不听从指挥、逃跑的校尉、军吏及士兵,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不是被直接处死就是送进大牢了
对败军、败将进行处罚后,汉武帝也没忘了给他挣回颜面的卫青,封这个年轻的后起之秀为关内侯。而“明哲保身”的公孙贺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没有损一兵一卒,被封为南窃侯。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