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秋灯录·得新忘旧》

——《夜雨秋灯录·得新忘旧》 就在赵充国搞定羌人之乱时,乌孙又开始兴风作浪。都说时势造英雄,这时一个叫冯奉世的人浮出水面,走向了历史的舞台
冯奉世是上党潞(今山西省潞城东北)人,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祖先冯亭是韩国上党太守。当年秦国进攻上党,强硬地断绝了太行通道,打开了韩国的屏障,使得韩国无险可以据守,冯亭退守上党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举城献于赵国。赵国封冯亭为华阳君,与赵将赵括一起来抵抗强悍的秦军,最后战死在长平,成就一世英名。其宗族因此四分五裂,当秦国消灭六国后,冯亭后人冯毋择、冯去疾、冯劫都成了秦国的将相了
到汉朝时,冯奉世祖父冯唐在汉文帝时期闻名于朝野,原因就是说话直率,不知忌讳,一根筋走到底。因此在朝中虽然是三朝元老(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人已不是那个人(从青涩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官却还是那个官(郎中署)。也正是因为这样,有一次,汉武帝乘轿路过郎署时遇上了他,忍不住问道:“你这么老了,怎么还是一个郎署?
冯唐叹道:“我在汉文帝时就为郎署了,只因生不逢时,一直怀才不遇啊!”随即他说出了“怀才不遇”的原因
1.汉文帝名如其人好文,而我好武,因此得不到重用
2.汉景帝人如其名好美,而我貌丑,因此得不到重用
3.陛下您即位后文武皆好,美丑皆喜,却偏生重用年少的;而我却老了。因此也得不到重用
汉武帝听了他的话很是感动,因此提拔他为车骑都尉。这便是“冯唐易老”典故的来由。有唐代文学家王勃的名篇《滕王阁记》为证:“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闲话少说,我们还是来说这冯唐之后的冯奉世吧!冯奉世生于汉武帝时期,在汉武帝末年,以“良家子弟”被选为郎官,当了宫廷卫兵。汉昭帝时,以其功劳补为武安长,后来因为一件事的差错,他干脆直接炒了汉昭帝的鱿鱼,回家过“躬耕于陇亩”的生活去了。这时才年过三十的他,且耕且读,学习《春秋》,攻读兵法,大有“以待天时”之意
金子总是要闪光的。前将军韩增因为“慕其才”而把他推荐给汉宣帝,汉宣帝把他召来,进行了一次面试,结果顺利过关,被封为军司空
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冯奉世随军出征匈奴,这次他的表现得到了汉宣帝的认可,于是在凯旋后,汉宣帝给了他一件更伟大而神圣的使命:出使西域
冯奉世的任务是
1.对协助汉军打击匈奴有功的乌孙进行“安抚”。(汉宣帝也许是受赵充国的“安抚”政策可行性的影响
2.进一步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往来和联系
3.护送大宛的使臣回国
被授予卫侯的冯奉世带着随从人员及大量礼物护送“贵客”大宛使臣,呼啦啦地上路了,当走到伊修城(今新疆若羌东北)时,正准备就地休息的冯奉世接到前都尉宋将打来的报告:莎车(位于今新疆莎车县)发生叛乱事件
莎车事件导致的直接后果有二
1.杀死了坚持与汉朝友好往来的国王万年
2.杀死了汉朝使者奚充国
这里有必要先来看看这次流血事件的来龙去脉。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