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虽远必诛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第十二章 虽远必诛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汉成帝的皇后许皇后,那就是才貌双全。她是汉宣帝元配许平君皇后的侄女,她的父亲乃是集大司马、车骑将军、平恩侯几顶豪华高帽于一身的许嘉。如果按这样的家庭关系推算开来,汉成帝还得管许皇后叫表姨妈。当年汉元帝(也就是许皇后的表哥)立刘骜为太子,便立许皇后为太子妃。漂亮且熟读史书的许氏自从做太子妃起,就使出全身解数将太子刘骜的注意力转向她身上
果然,太子刘骜对她的依恋日益加深。也正是因为这样,太子刘骜当了皇帝后,许皇后顺理成章地坐上了皇后的宝座。据说汉成帝对许皇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然而,事实证明,许皇后什么都争气,唯独肚子不争气。汉成帝一直宠她恋她爱她,她的肚子也曾争过气,生了一对儿女,但福大命却不大,还在襁褓中就夭折了。后来,她的肚子也就再也不争气了,不管汉成帝怎么努力,她的肚子再也大不起来
后宫的处世原则是有儿子不定能行,但没有儿子却是万万不行的。这也注定许皇后的命运以悲剧而告终
许皇后很快就体会到了世态炎凉。面对无后的许皇后,汉成帝没有丝毫怨言,但王政君却坐不住了。自古以来,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除了许皇后无后这个死结王太后无法释怀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不能忍受同为外戚的许氏家族凌驾于自己的王氏家族之上
早在汉元帝时期,许皇后的父亲许嘉就已经是掌权近十年的辅政重臣了,朝中大臣都要敬他三分。而王政君当时虽然贵为皇后,但是空有其位并无实权,王家在汉元帝眼里根本就是狗屎一堆。于是乎,汉成帝上任后,王政君极力打造了王氏家族。但同为外戚的许嘉论资历比王凤深,论本事比王凤强,论威望比王凤大,这让王政君心里很不爽。正是因为这双重原因,王太后废后之心与日俱增
而这时老天总是不作美,一系列怪天气的出现,苦煞了专权的王家人,也给了他们向许皇后下手的机会
打先锋的是王太后指使的两名“鹰爪”:刘向和谷永。他们两个几乎同时向汉成帝递交了两份奏章,大致内容是:天灾之祸不在人,在于后宫也
汉成帝抓住“后宫”这个关键词,加上众人“循循善诱”地指引,充分展开联想。跳过自己的母亲皇太后后,许皇后浮出了水面
“许皇后向来温和善良,平恩侯(许嘉)德高望重,许家怎么会惹怒天公呢?”汉成帝干脆直接找来刘向和谷永进行询问
“许皇后之所以无后,就是因为老天震怒的原因啊!”刘向和谷永异口同声地道
汉成帝一时语塞,对话以这种一问一答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式结束了。之后,汉成帝对许皇后作出如下处罚:“椒房仪法,御服舆驾,所发诸官署,及所造作,遗赐外家群臣妾,皆如竟宁以前故事。”说得简单明了些就是:削薪减酬
天上掉下个黑锅,许皇后怎么愿意背!于是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上诉”的道路,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汉成帝还她一个公道
许皇后以为凭借多年她专宠的资历,汉成帝自然会为她做主。然而,事实证明,这一次人算不如天算,她居然算错了。汉成帝没有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他非但义正词严地“驳回”了许皇后的“上诉”,而且还拿自己的岳丈许嘉开了刀——撤职
许嘉回家以享天年去了。许皇后也因此被打入了“冷宫”。王家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相反,他们认为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对她要赶尽杀绝
此时天灾还在不断上演,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正值一个霏雨绵绵的秋天,据说大雨连下了半个月,黄河的馆陶和东郡金堤发生决口,淹没农田无数,摧毁房屋无数,死伤人员无数
而这样“无数”的原因却归纳在一个人的身上——许皇后。王家的“鹰爪”们纷纷出动,说这是对许皇后惩罚不够的缘故
一日夫妻百日恩,汉成帝虽然有点儿厌倦年老色衰且“无后”的许皇后,但要他这样绝情地直接把许皇后往死里推他还是不忍心的。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对姐妹花的出现,把许皇后推下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对姐妹花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赵飞燕和赵合德。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