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彘是怎样炼成的

人彘是怎样炼成的 曾有这样一句流行用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到了吕后那里就变成:我吕家人不封王谁能封王
王陵光荣地下岗离职后,陈平和周勃碍于头上的乌纱帽,对吕后的所作所为敢怒不敢言。而吕后“投石问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后,随后又进行了“小试牛刀”,追封太后之父、临泗侯吕公为宣王,追封其兄周吕侯吕泽为悼武王
虽然是追封已经死去了的人为王,然而两王一封天下哗然,各地民间团体纷纷来函对吕后的公然违备“歃血同盟”的错误行为表示最严厉的谴责,呼吁吕后尽早停止这种错误的野蛮行为
面对铺天盖地的谴责声,吕后知道“众怒不可违”,她采用了迂回战术,首先做了一个“悦民政策”,取消了两大极刑:“三族罪”和“妖言令”
“三族罪”是指犯罪的人不但要株连九族,而且行刑极为残忍。要先刺面、削鼻、砍去手脚四肢,把犯人折磨得生不如死后,然后再动用鞭子,一鞭一鞭地把罪人鞭打致死。注意这个过程要掌握用鞭的力度。太快了,如果只一两鞭就打死了犯人,会引起上级的不满,达不到“杀鸡吓猴”的效果;而如果太慢了,打了半天,犯人还是呼吸均匀,并没有实现行刑目的。这个刑法鞭死犯人后,并没有就此结束。这时还要对犯人进行折磨,那就是砍下犯人的头悬于高竿上招摇过市。示众后,再把罪人的尸体切成肉块,撒向祖国的五湖四海,来个“天葬”
“妖言令”实际上是对天下百姓进行“禁口令”。天下百姓只能对朝廷说好,什么“大汉帝国万岁”,什么“吕后万岁”,说这样的话的人是要表扬的,是要升官发财的。而如果有说朝廷不好的,有不和谐的声音,对不起,你的口无遮拦惹祸了,因为你说坏话犯了“诽谤罪”。妖言惑众的“诽谤罪”一旦成立,对不起,你只能乖乖地待在家里并且长年累月地躺在床上了,原因很简单,被砍了双足的人还能走路吗?一句话的代价可能就是要用一双脚来偿还,这个“妖言令”不简单吧
因此,这两大对天下老百姓来说深恶痛绝的极刑被废掉后,天下人顿时对吕后歌功颂德起来,而关注吕后破例封侯的事就少了
堵住众口后,吕后又想办法来堵住朝中人的口。于是她对刘邦现存的五个儿子都进行了“王侯”加封:刘疆被封为淮阳王,刘不疑被封为恒山王,刘山被封为襄城侯,刘朝被封为轵侯,刘武被封为壶关侯
拉拢了民心,又分封了刘邦的几个儿子后,吕后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她不再等待了,接下来该是动真格的时候了
当然,吕后在提出正式分封吕家人为王侯时,采用的是“脑筋急转弯”的战术。她没有直接来这些事,而是找了朝中一个叫张释的大臣,由他负责去陈平那里“吹风”,让识相的陈平提出来,那就“名正言顺”了
陈平那是啥人,张释的耳边风一吹后,他马上就明白了,这是吕后的意思。当初王陵就是反对吕后分封吕台、吕产为王,结果被结束了其光辉而短暂的仕途。有了这个前车之鉴,陈平就真的犯难了。说实在的,他打心眼里并不希望分封吕家的人为王,因为他的血液里也流有“歃血同盟”的血。然而,吕后的淫威他又不是不知道,不达到目的绝不善罢甘休
于是他召集府中的门客来讨论这件事,最后的结论很简单:东风无力摧花残。此时跟吕后公然作对那就等于是想赴王陵的后尘。陈平思来想去,最终没辙了,还是决定“卑躬屈膝”地迎合吕后。当然,他还给了自己一个安慰的理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于是,陈平上奏说吕台护朝有功,应封王。吕后就等陈平来提这件事了,于是吕台成了一个“非刘氏王”了。鉴于当时天下各地都有封王了。这时多了个吕台后,实际上已是超出了王的指标了。超标就超标,封地却是必不可少的,从其他的封王那里挤挤吧!割齐地的济南郡为吕国,作为吕台的封邑
可怜的齐王就惨了,他的封地就大大缩水了。这齐地原本是刘邦的大儿子刘肥的领土,当年去京城在吕后的眼皮子底下大难不死的刘肥,回到自己的封地齐国后,就一直噩梦不断,因此只活了几年就英年早逝了
刘肥之子少不更事,对封地的事自然也是敢怒不敢言。然而,所谓乐极生悲。也不知是不是刘邦当年的诅咒起了效果,总之,吕台上任没过多久,就突然“无病自终”了。于是吕台的儿子吕嘉继承了父亲的封王。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