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野,未来就有多远

心有多野,未来就有多远 古典武侠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来而不往非礼也。连折了三阵的栗妃,忍无可忍,终于决定奋起反击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既然王娡和刘嫖能把栗妃“月亮惹的祸”的往事都能查得一清二楚,那么反过来,栗妃要想查王娡的陈年旧事,也是易如反掌了。看着情报员收集过来很有“价值”的资料,栗妃原本就美轮美奂的脸上顿时笑靥如花
栗妃拿着王娡的铁证在手,思来想去,她放弃了直接走皇帝这条路(直接向皇帝揭发王娡的风流韵事),而是绕道走皇太后这条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看来栗妃也不傻啊,在后宫做什么事,按后宫里的勾股定理走总没有错
然而,随后的事实证明,这次栗妃的选择却是错误的,世上的事没有一成不变的,连牛顿的苹果定律也有失灵的时候,因此勾股定理自然也有失效的时候
栗妃找到窦太后,把王娡结过婚并育有过一个女儿的事全盘托出,听得窦太后先是“云里雾里”,然后是“羞愧难当”,最后是“无地自容”。王娡好歹是她的儿媳妇啊,栗妃的话让她这张老脸往哪里搁呢?于是她马上掩饰好自己的失态,发话了:光是你手中的资料还不够,拿出证据来
栗妃手中握有证据,心中自然不慌,她说王娡的前任丈夫金王孙就住在京城的客栈里,这就叫他来对证。她几乎是一路小跑走向客栈,她甚至认为,只要证人带到了太后那里,也就是王娡彻底“消失”的时候了。眼看自己的情敌就要这样玩儿完了,你说她能不高兴吗
可以说栗妃在整个“揭发事件”中都做得很好,然而,她百密一疏,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不该把金王孙留宿在客栈里,而没有直接把他接到自己的府上去。她一到客栈,脸上的笑容马上就僵硬了,因为她看到他的证人再也不能说话了,死人还能说话吗
死无对证,凶手又是谁?肯定是王娡那个小贱人了,然而,她很快发现她错了,因为在金王孙尸体上,她发现了一块小腰牌,腰牌上刻有四个精巧细致的小字:堂邑侯府
堂邑侯是陈午,陈午是长公主刘嫖的老公。栗妃的脸上薄得像一张纸。如果是王娡干的话,她可以到太后那里告王娡“杀人灭口”之罪,如果是那样,王娡等于是不打自招了。但凶手却是陈午,皇帝的妹夫啊,谁能动她
事实证明,王娡这借刀杀人的手段果然高明,窦太后不可能会治陈午的罪。结果在没有确凿证据前,窦太后反倒是治了栗妃一个“污蔑诽谤罪”。栗妃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回去气得直吐血。反击的事就这样“大张旗鼓”地开始,而这样“偃旗息鼓”地结束了
当然,刘嫖在王娡的指使下,成功地阻击了栗妃反击的同时,也得到了窦太后的“口头警告”。其实窦太后比谁都清楚,栗妃这次的反击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这样的大事,就算栗妃有天大的胆量,也不敢乱来,只是女儿参与了这件事,她只能违心地将这件“家丑”以这种无声的方式镇压下去。但经过这件事,在窦太后心里,王娡的形象已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以至于成了王娡日后由妃变后的拦路虎
窦太后的动摇,勾股定理已处于失效状态,刘嫖既然已上了王娡这条贼船,在这个关键时刻,自然要帮王娡帮到底了。面对栗妃的反击,她和王娡进行了一次紧急磋商,两人最后一致认为,当后宫勾股定理失效时,直接走皇帝这条路才是唯一的出路。以后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刘嫖隔三差五就往皇宫里钻,不外乎是和汉景帝套套近乎拉拉家长,当然每次客套过后,对栗妃的诋毁却是不可少的。无非是说栗妃什么崇信邪魔怎样心胸狭窄的,总之,到最后刘嫖用一句话对栗妃进行了总评价:如果皇上立了栗妃为皇后,只怕是“人彘”事件又要重演了
自从当年吕后一手打造“人彘”事件后,以后汉朝的继位者无不对“人彘”两个字谈虎色变,前面说过,当年汉文帝宠爱慎夫人,起居出行,慎夫人都可以和窦后同起同坐,敢言敢谏的袁盎便以“人彘”相劝告,吓得汉文帝面无血色,而慎夫人也花容失色,后来主动承认错误,并对袁盎赏百金以示感谢。由此可见吕后的“人彘”事件对汉朝接班人的影响有多大
同样,汉景帝听到刘嫖提起“人彘”两个字,亦是不寒而栗,因此,原本在立栗妃和王娡两人谁为皇后一事上摇摆不定的汉景帝心里,平衡的天平发生了质的倾斜,王娡成直线上升趋势,而栗妃却悄然往谷底坠落。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