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宫门怨 轮回

第三章:宫门怨 轮回 先来重温一段历史,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天下的旅途中生了病。车驾抵达沙丘宫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时,秦始皇病情急遽恶化,突然不治身亡,享年五十岁。随后的事情,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沙丘之谋。沙丘之谋的主谋是赵高,他是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的老师,秦始皇的贴身车马班长——中车府令,他引诱胡亥,说动丞相李斯,三人结成政治同盟,伪造遗书,逼迫皇长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即位,建立起二世政权
九月,二世新政府在咸阳举行盛大的葬礼,将秦始皇安葬于骊山,就是现在的秦始皇陵。在安葬秦始皇的时候,二世皇帝下了这道处置秦始皇后宫的命令。这道命令说:“先帝的后宫当中没有子女的人,不宜外放出宫。”根据这道命令,于是将她们全部殉葬从死,死者的数量相当多…
隐而不报,假传圣旨,夺权篡位,斩草除根,血腹屠杀,以保平安。这是胡亥实现梦想的全过程
殊不知,男人的这一套超级权术手段,很快被阎姬剽窃过来了,她上演的是“复制版”的胡亥夺权图腾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春天,汉安帝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明扫祖祭祀活动,阎姬陪同一起从洛阳出发去祭扫祖陵安陵(今湖北枣阳县东)
然而,汉安帝不会料到,就是这次扫祖,却变成了他的“死亡之旅”。三月初三巡幸队伍到达宛(今河南南阳)时,汉安帝突然得了急病,数日没有好转,便急忙北返洛阳。当途经河南叶县时,32岁的汉安帝结果和当年秦始皇一样,在乘舆之中呜呼哀哉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汉安帝死的太突然了,处变不惊的阎姬马上召来兄弟阎显和江京、樊丰等人进行了一次“密谋”。达如如下共识:坚决阻止济阴王刘保被朝中大臣“非转龙”登基。原因很简单,汉安帝突然驾崩,他唯一的儿子济阴王刘保虽然早已是“废太子”了,但人却在洛阳,朝中公卿大臣听闻皇上死讯后,如果拥立他登基,那么整阎氏集团的末日就要到了
会议达成如下应对办法:先秘不发丧,防患于未然,连夜回洛阳,再从长计议
于是,阎氏集团马上封锁汉安帝驾崩的消息,对外宣称:“皇帝病重,不能亲见众卿!”并且将汉安帝的尸体转移到卧车之中。一路上,只有阎姬一人亲侍车旁,每日上食,端送汤药,并不时地向车内的尸首问候起居,以掩盖真情,迷惑众人视听。同时找来草药放置车内,掩尸体腐臭之味
事实证明,阎姬的“作秀”本领果然高明,众人都被她的举动迷惑了,没有人怀疑皇帝已经“死去元知万事空”了。从叶县到洛阳有六百里之遥,但在阎氏集团的敦促下,只用了四天就到了洛阳
第二天,阎姬将作秀进行到底,派司徒刘熹到郊庙社稷,假惺惺地为汉安帝进行祈祷,而阎氏集团则利用这个时机,对京城进行了全方位的安排和部署,因为城中禁军都是阎氏子弟把掌,因此整个朝中局势也都在掌握之中。部署完毕,到了晚上,阎姬开始亮剑了。剑剑逼人,剑剑封喉
第一剑:拔剑。发布讣告,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
第二剑:挥剑。临朝听政,阎皇后自尊为皇太后
第三剑:舞剑。快马加鞭,迎立更年幼的清河王刘庆异母弟弟刘寿之子刘懿为帝
阎姬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易见,立刘懿这样的“傀儡”皇帝,由她独揽朝政大权。因为阎姬出剑快,剑气如虹,目标明确,朝中众臣只能眼睁睁地成为“看客”,想不顺从她的意思都难
果然,少帝刘懿即位后,阎太后代为摄政,临前殿,朝群臣。太后东面,少帝西面。群臣奏事上书,皆为两通,一诣太后,一诣少帝。当然,少帝只是个傀儡,是个摆设,是个挡风墙,大政全由阎姬决断
阎太后三剑齐发,效果显著。她并没有小富即安,随及再接着亮了两剑
第四剑:铸剑。打造班底,任哥哥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第五剑:藏剑。采取措施,“软禁”废太子、济阴王刘保的自由权
阎太后没有直接杀了刘保,那是因为刚刚经过了大变动,她不想做的太过,成为千夫所指。果然,不想被“藏”的刘保听闻父皇去世消息后,想上殿守灵,以尽孝心,结果被阎太后断然拒绝。大权在握的阎太后,下令刘保不得上殿亲临梓宫。可怜而又无奈的刘保,为此伤心得“悲号不食”。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见了,不禁唏嘘不已。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