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过招

4、过招 自从唐朝征服东突厥后,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就一直惶惶不安
贞观二十三年唐朝进兵西域攻打龟兹时,为了讨好唐朝,阿史那贺鲁承担了引领唐军的任务,应该说截止到那个时候,唐朝和西突厥之间并没大规模冲突,双方依旧维持着一团和气
但从李世民死后,情况改变了
首先阿史那贺鲁翻脸比翻书还快,永徽二年自立为沙波罗可汗,公开叛唐自立,并在几年之内屡次进犯唐朝边境。为了彻底拔掉西突厥的这个钉子户,显庆元年(656年)李治正式对西突厥宣战,双方就此开打
当时纵观整个朝廷,贞观的开国武将们一个个的已经离去,唯有李勣、程知节和尉迟敬德健在,尉迟敬德因为忧郁症已经彻底回家养老,而李勣因为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已经心如止水,目前担任司空的荣誉职务
李勣因为是属于三朝元老,李治在和长孙无忌的权力斗争中,李治还必须要借助他的力量,所以再三考虑决定启用六十三岁的老将程知节率军征讨西突厥,事实上,李治当时对于贞观功臣派的怀有几分猜忌,所以让程知节远征还有避免他在长安生事的意思,而对于手握重兵在外,李治同样不放心,所以他让内廷重臣王文度节度全军
当然,李治并没有忘记给程老将军配上一名副手,这名副手的名字叫苏定方
此时的苏定方已经不再是贞观四年和李靖一起北征东突厥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先锋官了,事实上他的年龄比程知节还要大一岁,所以这次征讨是名副其实的老将担纲
就是从征讨西突厥开始,苏定方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不过在最初的征讨中,过程并不顺利,起因是一个人的存在,时任副统帅的王文度
显庆元年(656年)十二月,程知节率领唐军到达鹰娑川(今新疆开都河上游),阿史那贺鲁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出两万精锐骑兵迎敌,双方在鹰娑川展开了一场大战,最初唐军因为装备精良,士兵训练有素,在交战过程中并不吃亏,而西突厥骑兵以逸待劳,士气上占有一定优势,所以双方是半斤八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突厥便逐渐显出了主场作战的优势,别部鼠尼施又增援了两万人,这下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所以唐军的先锋部队苏海政部进兵开始受阻
而苏定方当时作为前军总管,他发现如果就这样和西突厥骑兵耗下去,情况对唐军十分不利,所以他率领本部骑兵利用山间地形的优势,果断的绕到了西突厥骑兵的侧翼,然后看准机会,一声令下,本部骑兵从山上呼啸而下,西突厥骑兵一时间没有防备,结果被打得大败。苏定方一口气连追了二十里,斩杀敌人两千余人。但此时苏定方手中的骑兵并不多,所以他立即策马回转与程知节的主力部队会和,准备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一举拿下西突厥
事实证明,苏定方的想法是好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副统帅王文度由于嫉妒苏定方的功劳,他下令全军停止进兵。王文度的理由很简单,他说自己是全军节度,临出征时,皇帝有口谕说程知节容易轻敌冒进,现在自己有权节度全军
唐军就这样开始陆续的撤退,而苏定方却看不下去了
“我们原本是来讨贼的,现在还没成功,怎么就撤退呢?程将军你是主帅,怎么可以听副帅的呢?我认为应该把王文度押起来,然后飞表上奏皇上,我想皇上会明白的!”苏定方急切的对程知节说道
“不!没有用的!皇上的心思我知道!“程知节摆了摆手,然后策马扬鞭,飞驰而去
一腔热血换来的却是猜忌与疏远,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实在不少
面对着远去的程知节,苏定方的眼中露出了一丝惆怅,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当唐军走到怛笃城时,遇到一群胡人,这群胡人因为敬畏唐军的威严,所以立即向唐军投降,而此时王文度同志继续发扬他的“拍脑门“作风,下令将这群胡人全部杀掉,原因是他看重了这群胡人的财产
杀掉胡人后,王文度将财产分作几份,其中有一份是留给苏定方的
“这样我们和贼有什么区别,还讨什么贼!我不要!”苏定方拂袖而去
唐军回到长安后,程知节因为延误战机,被判处死刑,念在曾经有功的份上,被贬为岐州刺史,九年后郁郁而终。王文度因为假传圣旨,按律当斩,好在节度有功,免去官职,暂且留在宫中听候处理。其实谁都知道,这不过是在掩人耳目
而苏定方这一次因为作战有功,得到了李治的嘉奖,成为大唐帝国武将中的代表人物
苏定方,大器晚成的你,开始你的传奇历程吧!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