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很恶毒,卫瓘很幸运

钟会很恶毒,卫瓘很幸运 司马炎这时也郁闷
本来,羊祜在荆州一带的进展很顺利,哪知西北那边又出了事
他为了做好西北那边的维稳工作,特地把很能打、又在那一带有威望的胡烈调到那里当一把手。哪知,胡烈虽然很能打,有过搞定钟会的英雄事迹,也有过痛打东吴部队的辉煌胜利,可一到西北部,状态就不佳起来
胡烈是个武将,他的职业就是打仗。他认为,让他当这个秦州刺史就是让他修理那里的鲜卑人。当然,这是晋国对鲜卑人的总体思路,这个思路比起当年曹操治理西北来,差的就不止一大截了。但司马昭和司马炎不是曹操,因此根本没有考虑到怀柔的重要性,只觉得武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当时,虽然主流媒体说大晋王朝国内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到处是和谐盛世,处处呈现着丰收的景象。其实,这几年来,战争不断,灾祸相连,尤其是河西一带,已经连年碰上多年不遇的大旱,广大灾民痛苦不堪
可现在司马炎的全部心思都花在打过长江、统一全中国的战略构想上,想办法让国库充实,以便在开战之时,军用物资不短缺。那些灾民的痛苦他是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本来这些灾民就是一群没有文化的人,多饿死几个,算什么
但灾民却不这样想。他们觉得快要饿死了,当然要到处开展打砸抢活动,活一天算一天。于是,河西一带几乎天天发生群体暴力事件,而且这些事件的规模越来越大
开始时,估计也是很松散地打砸抢,后来,那些原来族内的老大就看准了机会,觉得应该出来做挑头人了。于是,这些松散的群体事件就成了有组织、有预谋的武装冲突了
这时,河西鲜卑的带头大哥叫秃发树机能。很多人一看这个名字,觉得太拉风了。前面那“秃发”二字,把大家误导了一把,以为这哥们儿是个谢顶的家伙,脑袋一定光光的。其实,这些理解是错误的
秃发跟头发无关,更跟谢顶没有联系。当时在河西一带活动的鲜卑先后有乞伏部、鹿结部、秃发部三个部落。所以,秃发是鲜卑一个部落的名称
秃发树机能,秃发指的是他所在的部落,而树机能才是他的名字
胡烈一看,这个秃发树机能居然敢高举造反大旗,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带着武装部队,向树机能宣战。胡烈打了半辈子的仗,而且大多都是胜仗,蜀国牛人被他打过,吴国的猛人也给他修理过,哪还把这个树机能放在眼里
他先屯兵于高平川,然后派部队过去抢占麦田一带,深入鲜卑族的聚居地
树机能当然不答应,马上带着他的武装部队过来,跟胡烈进行对抗赛
胡烈一来太过自信,二来他手下的部队也没有多少——现在晋国最能打的部队基本都放在南面,而别的武装部队战斗力就不怎么强悍
于是,双方在万斛堆面对面
经过一场恶战,胡烈打不过树机能,并陷入鲜卑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被死死地包围在那里,动弹不得
胡烈向他的领导司马亮请求支援——再不支援,老子就要战死了,胡烈真的人如其名成为烈士了
司马亮当时的职务是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封扶风王。他接到请求之后,派刘旗带兵过去救援。刘旗带兵到半路,可能听说战斗太过激烈,鲜卑人打得很猛,连胡烈拼了老命都搞不定,就怕了起来,在那里观望着,不再前进
于是,胡烈就悲剧了。最后胡烈的部队越打越少,终于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打到没有一个人。胡烈真的成了烈士
胡烈成为烈士,最悲痛、最愤怒的不是他的家人,而是司马炎
司马炎把胡烈放在河西那里,本来就是想让他来管住、压住那里的那些不明真相的少数民族,哪知,最后却被鲜卑人干掉,而且只一仗就把胡烈搞定了
司马炎并没有从这件事中反思一下自己的这个维稳政策,而是认为因为司马亮不救胡烈,才使得胡烈力量太过单薄,最后力尽而死。胡烈一死,肯定会大长鲜卑暴乱分子之气,他们的闹事肯定会更上一层楼。这是在战略上搞乱了他的部署,让他把精力又从南方那里拉回来。所以他不得不气愤,于是坚决追究这个责任,把司马亮降为平西将军,把那个只会观望不会救援的刘旗砍死
司马亮这时倒很够朋友,觉得胡烈都死了,再砍一个刘旗也没有用。于是上书,说这次大败是自己指挥不当造成的,跟刘旗没有关系,请放过他,所有责任由他来担当
司马炎还真好说话,说,出了事故,肯定要问责到底。既然你愿意承担这个责任,那就全由你来承担好了。于是,把司马亮的本兼各职一撸到底,名片上除了还有个贵族名称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了
司马炎可以放过刘旗,也可以放过司马亮,但不能放过那个树机能。摆不平这个家伙,他灭吴的远大理想就永远无法实现
胡烈死了,当然得找个猛人出来顶替,继续去摆平树机能
于是,另一个牛人出场
杜预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