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之间的对决

名将之间的对决 公元383年,决定南北两大帝国命运的淝水战争爆发。前秦天王苻坚征调北方百万大军向江淮挺进,意图一战征服江南,统一天下。战争的结果令所有人大跌眼镜,足以投鞭断流的北方百万铁骑惨败淝水,前秦军千里大溃败。东晋军队出师北伐,氐人统治下的丁零人、乞伏鲜卑人、慕容鲜卑人、羌人趁机而起,各自建立王国。北中国分崩离析
消息传到塞外,代国的遗臣、鲜卑拓跋部的贵族们欢欣鼓舞,因为他们看到了重新成为主人的希望。更为激动人心的消息是,前秦任命的草原统领者刘库仁死了
刘库仁本名叫做独孤没根,是匈奴人,属匈奴独孤部,原代国的南部大人。代国灭亡后,他投降前秦。独孤部是匈奴的一支,是匈奴男人和鲜卑女人通婚而繁衍起来的部落。部落姓氏为独孤,北魏孝文帝汉化改姓,独孤依匈奴人的习惯改姓刘。后世隋文帝杨坚和和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均出自这一部族
蒙古高原有大大小小许多部落,较大的有鲜卑拓跋部、匈奴独孤部、匈奴贺兰部、匈奴铁弗部和柔然、乌桓、高车诸族。前秦帝国打败拓跋鲜卑人,把草原一分为二,交还给匈奴人打理
塞北重新成为匈奴人的天下,蒙古高原为两大匈奴部族首领控制,一个是匈奴独孤部刘库仁,另一个是匈奴铁弗部刘卫辰。他们以黄河为界,分为东西两方,平分大漠草原。刘库仁作为秦国的振威将军、关内侯,受命管理前代国黄河以东的领土,负责监督拓跋人。他是代国老臣,匈奴独孤部也有一定的势力,加上强大的前秦帝国支持,拓跋人对他甚为忌惮
淝水之战后,慕容鲜卑的贵族慕容垂在河北复兴燕国,刘库仁征发塞上兵马出雁门关攻打慕容垂。草原牧民不愿远征,部下的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汉人在慕容鲜卑人的阴谋策动下,发动叛乱,杀死刘库仁
蒙古高原的部落之所以在刘库仁手下规规矩矩,无非害怕前秦帝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今秦国瓦解,刘库仁死掉,谁还会守规矩?于是塞北大乱
拓跋人想复国,就必须找到正宗的代王继承人,这样才有号召力。拓跋实君发动叛乱,老代王什翼犍的儿子们几乎死绝。苻坚以大逆不道罪车裂拓跋实君,什翼犍只余下幸免于难的小儿子拓跋窟咄,但被前秦军押送长安做人质。什翼犍的孙子辈留在草原上,其中拓跋珪年长,当仁不让成为第一继承人
刘库仁很看重拓跋珪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告诫儿子们说:“此儿有高天下之志,必能恢隆祖业,你们一定要尊重恭敬。”刘库仁的话意味深长。长久以来,拓跋部一直统治蒙古高原,势力很大。这句话意在安抚拓跋贵族暂时别闹事,等拓跋珪长大,我把权力归还你们
刘库仁死后,弟弟刘眷当上部落首领,草原将经历一次战乱。匈奴贺兰部和匈奴铁弗部相继向独孤部发起进攻。战争吹响匈奴人争霸草原的号角,三部匈奴混战,孤独部实力明显高出一筹,两战两胜
打败了外部敌人,内部开始同室操戈。刘眷的儿子刘罗辰对父亲说:“近来征战所向无敌,然而对于心腹之患,要及早除掉!”刘眷问:“谁是心腹之患?”刘罗辰说:“堂兄刘显是残酷无情的人,早晚必将作乱。”刘眷不听,你乱说,我是他叔叔。刘显是刘库仁的儿子。刘罗辰没看错,争权夺利从来不管你是叔叔还是大爷。刘显杀掉毫无防备的刘眷,自立为匈奴独孤部的首领
当时草原三分天下。匈奴铁弗部控制西部草原;匈奴独孤部控制中部草原;匈奴贺兰部控制东部草原。很多匈奴人天真地认为属于大匈奴的时代又回来了,只有刘显保持着清醒头脑。刘显比他叔叔强,是块材料。他知道,如果想恢复匈奴人在草原的霸业,必须压制住拓跋鲜卑人
一百年前,鲜卑人从匈奴人手中夺取了大漠南北的广大牧场。天王苻坚打败鲜卑人,把草原还给了匈奴人,利用匈奴人压制鲜卑人。鲜卑人畏惧的不过是匈奴人的后台,而不是匈奴人。三部匈奴互相残杀,拓跋鲜卑人最后获利,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刘显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若想制伏拓跋鲜卑人,必须除掉拓跋珪。拓跋珪是老代王什翼犍的嫡亲孙子,根正苗红,是拓跋部的灵魂。拓跋部想重新成为草原主人,定会拥戴拓跋珪称王。怎么办呢?最保险的办法就是除掉他。杀死拓跋珪不能过于张扬。因为匈奴独孤部称霸草原离不开鲜卑拓跋人的支持。一旦暴露,拓跋人会投向其他两部匈奴
刘显召集部落首领开会,准备采取暗杀手段,神不知鬼不觉地找机会下手。他的秘密不小心被商人王霸获悉。王霸是谁?代北的大富商,和拓跋珪关系很好
开会之日,部落首领们纷纷进入独孤匈奴人刘显的毡帐,王霸机智地踩拓跋珪的脚示警,拓跋珪明白暗示赶紧溜走
一计不成再生二计。刘显随即和弟弟刘亢泥、谋士梁六眷密议,亲率匈奴骑兵队赶往七介山,袭杀拓跋珪。就当时形势,势单力孤的拓跋珪根本不是匈奴人的对手,拓跋珪能逃过大难全靠母亲贺氏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