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做局

8、做局
事实上虽然“面首”这个词具有强烈的贬义,但由于投入成本小,高利益回报率;所以在当时有很多人争相加入面首行列,而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方式,有的经人推荐,有的人则拽下脸皮自荐
宋之问就是自荐大军中的一个
宋之问,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历史给予他的头衔是初唐著名诗人。事实证明,诗写的好在当时来讲并不一定会有个好前程,后来的李白、杜甫等人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初入官场的宋之问曾经是个积极上进的人,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女皇陛下的重用,武瞾巡幸龙门时,让随行的官员赋诗咏志,宋之问第一个赋诗而成,而且文采华丽,深受武瞾的赞赏,为此武瞾从左史东方虬的手中夺过一袭锦袍,亲手赏赐给了宋之问。历史上称之为:夺袍赏宋
对于这种应景的行为,作为宋之问其实大可不必当真,因为即使是赏赐,也只能说明女皇陛下游兴大发,相信当时如果身边是个宫女说了两句漂亮话,武瞾很可能也会赏赐的
但宋之问却产生了一种错觉
女皇陛下是否钟情于我
坦白的讲,宋之问的外在形象虽然不如张氏兄弟,但也算是帅哥(伟仪貌),而且口才很好(辩于辩)。这么一个材质俱佳的人,产生一些飘飘然的想法也是很正常。所以他想通过当面首这条捷径,实现他发家致富的梦想
为此,他为武瞾呈上了一首自己创作的《明河篇》,这首诗篇幅很长,我只列出最后四句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这四句其实隐含着宋之问对武瞾的一番表白,但武瞾却因为宋之问的一个缺点而拒绝了
口臭
口臭不是病,关键时刻真要命
就是这么一个缺点,让宋之问无缘加入面首的行列
当宋之问听到武瞾拒绝自己的原因后,顿时倍感受挫,但强烈的功利心理,让他觉得不能就此消沉下去,继续用诗歌来取悦那些红的发紫的人,显然不能快速实现他的梦想,他明白只有放下文人的那份清高和自尊,才有机会跻身名流之列
通往女皇陛下龙床这条道已经被彻底堵死,宋之问转而降低等级,迅速攀上了张氏兄弟这两颗大树。据说为了取悦张易之,宋之问曾亲自为他倒过夜壶
宋之问的不断献媚,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除了官职的提升、金银财宝的增多之外,他还成为了张氏兄弟的死党。在他看来,这是自己锦绣前程的开始
当然,此时他或许不会想到,任何事情都会有开始和结束,随着他登上张氏兄弟的这条船后,在不久的将来,他也会跟着随之沉没
宋之问发家之后,始终没有忘记发挥自己的才能,那就是继续写好诗,多写诗,让张氏兄弟及诸多大员们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绝不是仅仅依靠倒夜壶而走过来的
不过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宋之问虽然是行家里手,但因为人品至下,他曾经剽窃过外甥刘希夷的诗句,而且留下了一桩疑似杀人悬案
刘希夷曾经写过一首《代悲白头翁》,其中就有流传千古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他的这首诗被收录在《全唐诗》中,而在《全唐诗》中叶收录了宋之问的一首名叫《有所思》的诗,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全诗只有两个字不同
这绝对不是什么巧合,事实上宋之问因为喜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而剽窃了刘希夷的作品,甚至流传着他将亲外甥杀死
唐人笔记《刘宾客嘉话录》记载过当时的场景,说刘希夷做完这首诗后,让舅舅宋之问点评一下,结果宋之问看完后立刻被“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所吸引,想让外甥将这首诗的著作者归在自己名下,遭到了刘希夷的拒绝。结果宋之问大怒,随手抄起装满厚土的麻袋将外甥压死
但是《大唐新语》却记载说刘希夷是被奸人所杀,只是后人因为宋之问人品低下所以才将“杀人”的罪名按在了他的头上
在我看来,说宋之问害死刘希夷这件事多少有些忽悠,对比上述两段史料,我更相信《大唐新语》的记载,因为装满厚土的麻袋分量并不轻,宋之问能将它扛起来已经实属不易,再用它击杀刘希夷,大家可以闭上眼睛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想一想是否可行
除非刘希夷是个白痴不懂得躲闪
所以宋之问杀刘希夷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但是以他的人品剽窃外甥的作品,这一点我相信
当然,在仕途道路上,宋之问继续发挥他投机的本领,从成为张氏兄弟的死党,到最后被李隆基赐死,他的一生很好的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有奶便是娘。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