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倚天屠龙记》

——摘自《倚天屠龙记》 说完朝廷的“恩怨”,再来看后宫的“情仇”。话说邓猛女因为与郭贵人上演了争风吃醋的“情敌”大战,汉桓帝一怒之下,将邓皇后变成了“废后”,随后邓皇后经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郁郁而死。而“幸存者”郭贵人并没有因此就一鹤冲天,成为真正的“胜利者”——登上皇后的宝座。相反,她也成了爱情的“受伤者”——汉桓帝对她日益冷落,又开始了重新的移情别恋,从此,无论郭贵人使出浑身解数,如何努力也挽回不了汉桓帝跳动的心。结果,郭贵人的结局也是可悲的,“泯入众妃矣”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一场后宫大战,汉桓帝曾经的“最爱”邓皇后和郭贵人落得两败俱伤后,真正的受益者却是窦妙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窦妙就是,精彩2+1
“2”是指典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指她的出身和家庭背景。提起她的曾祖窦融,可用如雷贯耳来形容,这位东汉开国功勋官大司徒,是当年是光武帝刘秀最庞爱的大臣之一。她的父窦武的官职是大将军,以深通儒家学派经典,闻名当世,同样在朝中是风得风要雨得雨之人。家世可谓灿烂夺目
“1”是指典型的白富美。白:一白遮百丑,白对于女性而言白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富:家庭条件较好,现在的人都比较现实,所以家境也是评价一个人水准的参考因素。美:对于女子,有美即可,这是最关键的要素,也是好女的比较重要的标准
出自名门官宦之家,家境好,长的又好,从小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窦妙在妙龄时入选宫中当然没有问题,延熹八年(公元165年)窦妙被选入掖庭。正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同样的道理,美中自有美中人。窦妙到了后宫,很快发出这样的感概来:不到朝廷不知道官小,不到后宫不知道人丑。以白富美著称的窦妙到了后宫,单论长相居然只是能算是“丑小鸭”。然而,这只“丑小鸭”却因为插上了“天使的翅膀”,很快变成了“白天鹅”,因为出身名门宦官之家,她得到了当时权倾朝野的宦官集团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乎,她很快以“黑马”之态势杀出重围被立为贵人。到这年冬天,当邓猛女皇后遭遇“寒流”成为废后之后,窦妙成了接班人——被立为皇后
窦妙转正了,成了汉桓帝的第三任皇后,然而,她却是喜悲交加。喜那就不用多说了,能成为皇后,那是后宫所有宫女所奋斗的终极目标,梦寐以求,这么快就梦想成真了,你说她能不喜吗?当然,本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原则,窦妙还是双喜临门,因为按照后宫“老规举”——父以女贵,她的父亲窦武很快被晋升为城门校尉、槐里侯,并且很快又加封为城门校尉。然而,尽管如此,窦妙并没有高兴多久,很快就悲哀了,因为她发现她只是政治牺牲品,这个时候的汉桓帝并不庞爱她,甚至冷默之极,她只是不过一个摆设而已。因为这个时候,汉桓帝心中的最爱是一名叫田圣的采女。采女的地位在后宫比贵人要等一级,比皇后更是没得比。但在汉桓帝心里,她的地位却比皇后地位还要高三级
田圣长的姿色绝伦,妖艳迷人,如果说窦妙是小家碧玉型的“向日葵”,那么田圣就是狂野奔放的“野百合”。从小逆来顺受的他此时一旦挣了束缚,自然是激情四射,这样一来,狂野奔放的田圣自然就对他的口胃了
爱屋及乌下,本来汉桓帝是打算立这名采女为皇后,但却遭到了宫中宦官集团的一致反对,采女田圣出身卑微这是她受人攻击的致命弱点。对此,汉桓帝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无奈地选择了名门出的窦妙为皇后,然而,他在皇后的位置上忍痛割爱,但在心灵上却没有忍痛割爱。立了窦妙为皇后,也许是出于补偿心理,他对田圣更加宠爱了,几乎天天粘糊在一起
也正因为这样,田圣那里可谓是“四季如春”,而窦妙这后宫却是“冷如寒蝉”,长此一往,窦妙不干了,做为堂堂一国之后,她自然不能忍受“情敌”田圣风光无限,妒火中烧的窦妙忘了邓猛女的前车之鉴,开始对田圣展开密集的攻势,上演的是诬蔑、谣言、陷害等“柔术”。然而事实证明,妒火和谣言不但能烧伤烧结烧坏别人,更能烧毁烧烧掉烧死自己
汉桓帝已经领教过了第二任皇后的“妒功”,这时窦妙再使出一是毫无新意,二是毫无创意,三是毫无心意,于是,本着惹不起还躲不起的原则,有意地开始进一步疏远窦妙,全意地对田圣越发爱的疯狂爱的痴狂,爱的无怨无悔,海枯石烂
而颇有心计的田圣为了长期迷住汉桓帝,还唆使与她一起进宫的其他八名采女以美色和媚术向汉桓帝取宠,结果在“九仙女”的强大魅力下,汉桓帝左拥右抱,轮番作乐,忘乎所以
而这时的窦妙只能睁睁地看着汉桓帝的心离她越来越远,却无可奈何。只能发出这样的感概来:溺情无过绮罗丛,欲海沉迷太不聪。二十年来一昏浊,徒教妇寺乱深宫。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