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心计

宫心计 时间很快到了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此时的班超已经六十八岁了,在西域已经待了整整29年,29年的日日夜夜,29年一举打破了当年苏武留在匈奴19年的漂泊他乡世界吉尼斯纪录。29年的日夜对祖国对亲人对家乡朝思暮念夜成空,再过一年就是30年了。十年可以磨一剑,三十年可以磨一人。别人是三十而立,而功成名就、封相封侯的班超已别无所求,此时最大的心愿却是“三十而归”,叶落归根。人的一生其实很简单,简单得如此苍白
可是他此时人在西域,身不由己,要想回家,得上书朝廷,得到刘肇的批准才行。于是,他马上写下表章,千里传书给刘肇。文中的中心思想是:常回家看看
为了论证自己落叶归根的心情。他举了三个例子,归纳起为:一是太公封齐,五世葬周。解析如下:姜太公虽然受封于齐国,但死后仍归葬于他的家乡周(地)。二是狐死首丘。解析如下:狐狸死的时候,头总朝着它出生时的土丘的方向。三是代马北风。解析如下:代地的马,无论走到哪里都依恋北风
随后,班超再次陈述自己的状况是:犬马齿减,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意思就是说犬马之齿日减,我时常恐惧自己因为年老体衰,而突然死亡,落得个孤魂漂泊于异域的悲惨结局
最后的结论是:所以特冒死上言,希望趁我活着的时候,回来看一看中原
为了让结尾更煽情,他结尾的话更是精练:我不敢奢望能到达酒泉郡,但愿能活着踏入玉门关,踏入大汉这片热土就心满意足了
信写得很感人,但信投出去了,却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光阴荏苒,很快两年过去了,这时的班超已迈过古稀之年了。班超的妹妹见朝廷还没有召还班超的意思,就自己撰文上书朝廷,希望朝廷能够召回他年逾古稀的哥哥,书信肯定写得很好,很煽情,这里不妨把原文摘录如下
“妾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赏,爵列通侯,位二千石。天恩殊绝,诚非小臣所当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会陈睦之变,道路隔绝,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因其兵众,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尽其力,以报塞天恩,迫于岁暮,犬马齿索。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录
“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遣小国之臣,况超得备侯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衰,丐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诗》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超有书与妾生诀,恐不复相见。妾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诚可哀怜。如不蒙救护,超后有一旦之变,冀幸超家得蒙赵母、卫姬先请之贷。妾愚戆不知大义,触犯忌讳。
这份上疏,今天读之犹让人觉得情理兼具,文采飞扬,感人不已。班彪、班固、班昭都是写作高手,班昭也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女作者,今天我们看到的汉书中的《百官公卿表》和《天文志》部分,就是班昭撰写
汉廷显然被美女作家的文笔感动了,在接到这份上疏后,深感其言其情,立即下诏征还班超,另以戊己校尉任尚代替班超为都护
任尚曾做过军司马、中郎将、乌桓校尉和戊己校尉,勇冠三军,数次出击北匈奴,立下过赫赫战功。在班超临行前,任尚毕恭毕敬地请教班超治西域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班超道
“请先生明示。”任尚听得云里雾里
班超沉默了半晌,直接教会了任尚一个关键词:“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就是说为人不要太过于苛刻,看问题不要太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为“害怕”而不愿意与你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见底反而养不住鱼儿一样
说罢,班超便与任尚辞别,踏上了返回中原的归途。望着班超略显老迈的步伐和越来越远去的身影,任尚不以为然地对自己亲信的左右说:“我原本以为他有什么奇谋良策,金玉之言,现在看来,不过如此而已。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任尚不能体会班超话里的真实意思,产生的是一种蔑视的态度,更别说领会和执行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其实这是班超几十年来在西域得到的至深感触。如果任尚能按他说的做,数年之后就不会因为西域反叛而以罪被召回国,落得个孤苦伶仃的下场,这是后话。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