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董卓

诛董卓 献帝去年离开长安,把洛阳当成目的地,因为那几个家伙的互相争斗,使得他仍然还在行进的路上
公元196年的春节,他是在行军途中度过的,他在半路上做了一个动作——改元建安。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著名的建安时期
这时,他的监护人是董承、张杨、杨奉、李乐
这四个人又分为两派。董承和张杨认为还是继续向洛阳的好。可杨奉和李乐是西部的人,怕到了洛阳,他们是外来人员,到时就会搞不过董承他们,争吵起来,肯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于是,就又进入新的扯皮时期
本来这四个人的力量已经一点儿不雄厚,再闹了这个矛盾,战斗力就又打了折扣。这时,韩暹又过来插上一脚,跟董承打了一仗。董承吃了败仗,便跑到张杨那里躲着
杨奉虽然跟董承闹矛盾,但他更不愿让皇帝落到韩暹的手里,于是跟胡才一起,准备进攻韩部
献帝说,大家都是大汉的子弟兵,不要再打了。居然能阻止了一场战斗
不久,他们离洛阳很近了。张杨就派董承先到洛阳,修复那些被董卓烧掉的宫殿,以便让献帝回到首都时,有个睡觉的地方
修宫殿是要经费的。现在董承的手里没钱。太仆张岐给他出了个主意,可以让刘表出资。刘表不是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汉家亲戚么
董承就跑过去见刘表
如果刘表有曹操那样的水平,这个历史的机会就落到了他的手中。可这家伙这时很老实,听到皇帝要让自己出资修复宫殿,就立即同意,其他的想法一点儿也没有。没几天,他就把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过去
汉献帝大概底气也有所提高,命令杨奉他们过来护送他进入洛阳
杨奉这次倒还听话,马上带兵过来执行任务。不过,走得仍然很慢,到了六月,汉献帝才到达闻喜
直到七月初一才到达洛阳。这时洛阳还处于破烂不堪的状态。献帝就住在赵忠的家中。到了七月十四日,他发布诏书,大赦天下
好像一切开始回归正轨。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张杨认为皇帝能顺利回到洛阳,自己的功劳是最大的,谁也比不上自己。他为了让自己更牛一点儿,居然把献帝最先住的那座宫殿命名为杨安殿。然后就带兵出城回到野王,说是准备抵御那些牛人们的反扑
这时的洛阳,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已经烧完。原来的繁华地带,都长满了荆棘。官员们只得天天砍开荆棘,胡乱在墙壁之间搭个简易的茅房居住。更要命的是,洛阳城里什么都没有,谁也不送点儿吃的来给这些官员。于是,尚书郎以下的官员都得亲自出去,采摘野菜回来充当口粮。没几天,就有人饿死在那些墙壁之间。那些士兵看到这些人都是当官的,以为他们手里肯定有很多现金,也跑过来,杀了不少人
袁术对这些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他就更加兴奋起来,直接宣布了他要当皇帝的意图
大家一听,觉得他凭这点儿资本,连刘备都搞不定,就想当皇帝?但大家知道他的脾气就是听不得反对的声音,因此个个都紧闭着嘴,谁也不说话
只有主簿阎象不同意,他当场摆了一大堆理由出来:以前周朝都三分天下有其二了,他们仍然没有称帝;而现在的皇帝远远没有犯纣王那样的错误。而袁术的势力不但比不上那时的周武王,就是比起他的哥哥袁绍都不如。这个条件能称帝么?得好好地考虑一下
袁术一听,阎象说的可是现实,想反驳一下都难,就在那里发呆,跟大家的沉默保持高度一致
他虽然在会上保持沉默,但还是没有打消当皇帝的想法。他觉得大家不赞同他的意见,那是因为他的这些手下素质太低,没有领会他的意图。他得去招聘几个素质高的人来做他的助理,以便全面贯彻他的思想。现在素质高的人往往就是那些躲在乡下当隐士的名士。他派人去请隐士张范
张范根本不想去看袁术那张脸,只派他的弟弟张承过去面见袁术。袁术一看,虽然张范没有来,但张承来了也不错。他又傻乎乎地问张承:“我现在地皮很多,士兵也很多,钱财也很多,你看看,我能不能跟齐桓公比一比?我现在想以刘邦为榜样,你觉得可以吧?
他以为,张承肯定会给他一点儿面子吧?哪知,张承却一点儿不管他的脸面,当场就指出他这个想法是不行的,是一个自绝于人民的想法。他要是硬走下去,后果会很严重的
袁术一听这话,当然不高兴,马上把张承送走了
孙策知道他的这些活动后,也给他写了一封信,劝他不要执迷不悟
袁术本来以为自己现在的部队人口数量庞大,孙策虽然很牛,但一定会怕自己,也一定会拥戴自己
可一打开信,原来是这些话,真是让人郁闷到极点了
袁术这一次郁闷,郁闷得很深刻。最后居然发展到“愁沮发疾”的地步。他这时恨透了孙策,就坚决跟孙策断绝了外交关系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