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变化无常 西域各国的见风使舵

第十九章 变化无常 西域各国的见风使舵 俗话说:人强不如命强,命强不如寿长。威风显赫如康熙大帝一样“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也抗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三月,霍光在盼外孙未果的情况下,带着些遗憾永远地沉睡去了,结束了其长达二十余年的执政生涯。二十四岁的汉宣帝其隐忍没有白费,他这片“绿叶”终于挣脱了辅政大臣这朵“红花”的羁绊,就像一条寻到水源的鱼儿,开始亲理政事,独揽朝纲
然而,这只是汉宣帝一相情愿的想法,霍光虽然死了,但霍氏家族的势力还在,霍氏家族仍然紧紧地控制着朝中的军政大权。汉宣帝还得继续戒急用忍。只是在戒急用忍的同时还增加了一道新药:外放实收
很识时务的汉宣帝在霍光死后,立马封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博陵侯,封霍光的孙子霍云为平恩侯,封霍光兄长霍去病的孙子霍山为乐平侯,一门三侯,不可谓不显贵,比小李飞刀家族的“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强多了
汉宣帝这样做自然有他的目的:封吧,封吧,让霍光的子孙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先稳住他们的心志,迷惑住他们的意志,让他们不知道天高地厚,从而自我暴露“不良作风”。等抓住他们的把柄,时机成熟了,再逐渐削夺他们的权力,最后达到清除的目的
果然,霍氏集团就此为汉宣帝的“糖衣炮弹”所惑,他们倚仗皇太后、皇后的特殊关系,变本加厉地专横跋扈、奢靡越制,当真做到了目无王法。具体表现有三
一、霍光的儿子霍禹在没有拿到朝廷签发的许可证的情况下,擅作主张,私自改修霍光的陵墓。结果把霍光的陵墓修建得如同帝王陵墓一样,气势如虹,规模惊人,大有直冲云霄之势
二、霍光的孙子霍云身处朝中要职,却长年累月不“上班”,整天游山玩水,花天酒地,当汉宣帝召开“党政联谊会”时,他甚至直接派自己的家奴代为上朝谒请,当真塑造了只拿国家薪水、不办实事的贪官庸官形象
三、霍光的妻子霍显置宫禁制度于不顾,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地进出太后所居的殿中,大有把后宫当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意
面对霍氏家族公然的嚣张和狂妄,懂得“隐忍”之道的汉宣帝,明里并没有表露出任何不满来,继续以“暗”的独特方式来对霍氏势力进行反击
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四月,也就是霍光去世后的第二年,汉宣帝立年仅七岁的儿子刘奭为皇太子,并大赦天下。与此同时,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也顺利地升为平恩侯——霍光当年坚决反对的事情,现在汉宣帝都办到了。他以实际行动吹响了反击战的号角
就在举国上下处在一片喜洋洋的氛围中时,有一个人却陷入万劫不复的伤心绝望之中。这个人便是霍光的孀妻霍显。汉宣帝立刘奭为太子就像要了她的命一样,她气得茶不思饭不想,只是大口大口往地上吐血
眼看这样下去吐个没完没了,除了伤肝伤肺伤心外,毫无意义可言,霍显抖擞精神,决定让自己吐的血从别人那里捡回来
霍显想要报仇的人就是太子刘奭,办法很简单实用,还是惯用伎俩——下毒。负责下毒的便是宝贝女儿,也就是现任的皇后霍成君
只有毒死了太子刘奭,将来她的外孙子才有可能继任太子一位。然而,这一次霍显目标选对了,策略选对了,但人选却选错了。事实证明,霍显“唯亲是用”好则好矣,但霍皇后不是淳于衍,她只适合当娇滴滴的皇后,并不适合当杀手,叫她去下毒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许皇后当年产后不明不白地死了,在霍光的强压下,汉宣帝只能作出让步不再追查,但心中的疑问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相反,对霍氏家族的提防也因此而进一步地加深。也正是因为这样,当霍氏家族倒下霍光这棵参天大树后,他表面上还是对霍氏家族客客气气、恭恭敬敬,但“复仇”之心却与日俱增,立刘奭为太子便是一种向霍氏家族赤裸裸示威的表现。非但如此,在立刘奭为太子后,为了以防意外,汉宣帝还为这个宝贝儿子精心挑选了一名忠心耿耿的保姆
保姆不但负责刘奭的起居,而且还负责他的饮食:凡是刘奭吃的食物,保姆都要先“以身试食”。在确保食物“安全无恙”后。再给刘奭吃
霍皇后本来就是有贼心没有贼胆的人,这样一来,即便是霍皇后有贼胆,也没有“贼机”啊!除非练就了飞檐走壁的功夫,直接飞到太子宫里,给刘奭硬生生的一剑
因为无法完成母亲的心愿,愧疚之余,霍皇后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对小刘奭有一种说不出的讨厌。如果只是放在心里讨厌那倒还罢了,偏生这位千金大小姐,表露在脸上来了
脸是晴雨表,霍皇后对太子的憎恶态度,细心的汉宣帝尽收眼底。但城府很深的他并没有表露出来,表面上的不动声色,并不代表永远不动声色。此时的汉宣帝暗中已紧握手中的“屠龙刀”,随时随地准备给霍氏家族致命一击。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