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风云Ⅵ——基因缺陷

瓦岗风云Ⅵ——基因缺陷 见郝瑗如此激昂,薛举当时又有些后悔,打了个圆场:“我不过是随便说说,试探一下你们罢了。
于是投降一事作罢,郝瑗得到薛举重用
薛举商议投降一事,这叫做“侧面描写”。这个“侧面描写”是为了突出谁呢?突出薛举这哥们没出息?突出郝瑗这哥们有骨气?还是
于是,不管是正面还是侧面,李世民是何等人物,还用继续解释吗
李渊这些工作全部完成停当,关中算是初步站稳脚跟了,隋朝虽然还没灭亡,隋末天下虽然尚未有定数,但以我而言,其实已经差不多了
最后再来看一下可敬可爱的屈突通吧
屈突通听说李渊西去后,也知道长安附近守备薄弱,大隋气数将尽,但不愿放弃,颇有些力挽狂澜于即倒的意思,他明白,继续固守河东已经毫无意义了,于是命令部将尧君素驻守蒲坂,自己则亲自带军去追击李渊
然而,于屈突通而言,接下来的,除了悲凉,就是悲凉了——自己先是被刘文静率军阻遏,无法前进;而后又想退而求其次,去依附驻守潼关的刘纲,结果刘纲被王长谐(刘文静部将)杀死;屈突通走到都尉南城的时候,王长谐已经严军以待了,无奈之下,屈突通只能退守北城
而后,屈突通跟刘文静,在此相持了一个多月。屈突通也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他曾派部将桑显和去夜袭刘文静营寨——此战打得尤为激烈
桑显和破其二军,只有刘文静阵地尚在,而桑显和也多次率军突入刘文静的阵地,跟其短兵相接,刘文静顽强抵抗,身中流矢,眼看将败。此时,桑显和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放饭。大家可能有些疑惑,这仗打得这么激烈,怎么会突然放饭呢?也太诡异了。其实一点都不诡异,正是因为打得这么激烈,这么艰苦,当兵的才会累,才会饿,桑显和一看局面有利,也是体恤部众,才会放饭
然而,桑显和低估了刘文静的反扑能力。眼看将败的刘文静,一看桑显和没有痛打落水狗,于是也不顾身中流矢,分兵去守其余的两块阵地。不久后,有数百骑兵在桑显和背侧出现,而刘文静则率三部人马突击,桑显和大败,部众尽失
桑显和先胜后败,宣告了屈突通努力的失败。眼下,对于屈突通而言,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投降;二、战死
屈突通一开始的选择,是战死。有人当时也劝屈突通,说,降吧,屈突通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历经两朝国主,如今国家危难,我怎么能弃之不顾?为今之计,也只有以死报效了!”屈突通还时常摸着自己的脖子,对部下说:“总有一天,我会为了国家,受人一刀!”有这样的将领,手下们焉能不感奋拼命?事实也是如此: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当时李渊也派屈突通的家僮来说降屈突通,屈突通毫不留情,一刀斩之
后来,屈突通听说李渊已克长安,自己家人也皆已被俘,知道关中已定,无力回天了,但仍然不想放弃,便命桑显和守潼关,他自己则去东都洛阳,以求和隋军大部会和,以待来日。结果,屈突通刚走,桑显和就投降了
于是,刘文静派窦琮等人跟桑显和一起,去追击屈突通。于是进抵稠桑,屈突通则留军固守,窦琮则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劝降
屈突通大怒:“这个乱臣贼子从哪来的?我当日跟你是父子,如今,我们是仇敌了!”于是命部下射箭
然而,纵是如此,也无力回天了。桑显和也出来劝降屈突通的部众,说:“如今京城已经陷落,你们都是关中人,去东方干啥呢?”屈突通的部众也就此丧失了抵抗意志,纷纷放下兵器,准备投降
而屈突通也知道气数已尽——于是缓缓下马,向东南方向(杨广所在江都,就在东南方向)叩拜,号哭道:“臣力屈至此,非敢负国,天地神祗实知之!
不久后,屈突通被押解至长安,但是,李渊没有杀他,反而任其为兵部尚书。不久后,李渊又派屈突通去河东,招降他的老部下——尧君素
情况是这样的
尧君素见到屈突通后,唏嘘感慨,难以自持,屈突通也泪流满面,于是,屈突通劝尧君素道:“我们已经输了,义旗所指,天下无不响应,情况到了如此地步,老弟,你还是投降了吧!
尧君素显然不同意屈突通的看法:“你是国家的大员,皇上将关中委托给你,代王将社稷安危寄托在你的身上,你为什么背负朝廷,投降逆党?如今变本加厉,居然当起了说客?你坐的马,就是当日代王赏赐的,你还有什么脸面继续乘骑?
屈突通长叹一声:“唉!君素老弟,我是力屈而来!
尧君素丝毫不给面子:“我现在还没有力屈,不必多说了!
在忠诚的尧君素面前,屈突通感到非常羞愧,不久就退下了
其实,屈突通有什么好羞惭的呢?他已经尽力了,后人会明白他的,而尧君素,他还想继续尽力,后人也会明白他的
只是,末日将至的大隋,又有几个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的屈突通和尧君素呢?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