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 不过,司马炎开始时,做得还算称职,并做了几件可圈可点的事
第一件事是大力提倡勤俭节约
司马炎虽然是花花公子出身,没登皇位时,吃喝玩乐、扮酷、做时尚先锋,一个不少,但当了皇帝之后,居然也知道这个家难当,因此,马上下文要求大家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司马炎也是个很会作秀的高手。他把宫中很多珠宝都分给那些在职的王公大臣,一来可以收买人心,二来也可以表示自己已经不奢侈了。有一次,人家向他报告,祭祀大典用的牛的青丝绳断了。他眼珠一转,马上叫人用麻绳补上——麻绳比青丝在价格和档次上低了不止一个级别,这可是祭祀用的啊。就知道这哥们儿真的很勤俭节约了
跟所有朝代一样,只要老大有什么爱好,马仔们总会提出一些跟老大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的建议来。司马炎朝中有关部门的领导看到老大这么勤俭节约,知道现在你要是提出别的意见,那都是找死的意见,只有顺着老大的这个做法开展下去,你的出头之日才越来越近,于是又向他提出:大晋受到魏的禅让,应当一概沿用前代历法与车马祭牲的颜色,如同虞舜遵循唐尧旧制一样。这个有关部门的领导提意见有水平吧?说现在沿用魏国的那一套,不但可节能减排,而且是继承了虞舜的光荣传统。舜是什么人?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的楷模
司马炎一看,脸上就挂满了笑容,签了个同意之后,觉得还不够到位,干脆宣布:别的朝代刚刚建立,都得重新做庙。我看我们大晋就不必再做了,魏庙现在还好好的,质量很有保证,咱就把里面的牌位换换,改块门牌,算是大晋的宗庙了。反正大魏的帝位都收购了,收购这个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于是,追溯一下祖先,可最高只能追到汉朝的司马钧老人家。于是,就把司马钧以来包括司马师在内的七个祖先的灵位都放在那个改装了的庙里,天天香火不断,让他们享受皇家祖先的待遇
还没有完。以前,魏国郊祭时规定,冬至到圜丘祭天,夏至到方泽祭地,然后还搞个祭南郊、祭北郊的。现在一看这个都觉得烦了,每年都举办这些活动的人就更烦了。于是,司马炎下文,为了节约,把以前冬至、夏至的祭祀仪式都并于南北郊,不但节约了物质,也节约了时间
第二件事是大力提倡农耕
他现在虽然是皇帝,但孙皓还在南方当他的吴国皇帝,因此,他这个晋国皇帝当得也有点儿那个,就是当得有点儿不够完整,必须把孙皓灭掉,使得祖国江山全归司马氏,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皇帝。但要让孙皓变成刘禅,还得打仗啊。打仗靠的是综合实力,而不是靠头脑发热。因此,司马炎决定大力发展农业,努力提高国力。他在洛水一带承包了一块责任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当然,他并不像农民那样,天天到那块田里,插秧到收割,忙得不亦乐乎——他只是在那里作一下秀,在泰始四年,跑到那块田里,推了三次犁。这个动作,跟现在很多大领导一样,常到某个工地,做出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的姿态,等人家拍完照,他也就走人,第二天,照片放到头版头条就可以了。司马炎时期,没有报纸,也没有摄影器材,他的作秀,只是做给大臣们看,做给史官看——这个史官也太认真了,连皇上推了几次犁也记得这么清楚
他虽然作秀,但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得他当政的前几年,国内G P和人口迅速增长
第三件事是他叫贾充主持制定了一套法律。当然,这种制度是做不到依法治国的,不过,有一套完善的法规,总比没有的好。贾充别的很多事,做得有点儿不管你横看竖看,都不顺眼,但这家伙主持修订的这套法律却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他也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法学专家。这套法律就是《晋律》
司马炎做了上述几件事,还算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当然,司马炎不是为了社会进步才做这几件事的。他做的这些就像我们中学历史教材上所说的:完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是为了让司马氏当这个国家一把手到地老天荒
如果单独比智商,孙皓绝对不比司马炎低一丁点儿
孙皓是孙和的长子。当年孙和的人品和水平都是孙权那几个儿子中最好的,但最后因为人品比孙霸好而斗不过孙霸。可是现在东吴仍然选择了孙和的儿子。只是孙皓的水平虽然很高,但人品却大大的不行
东吴到了现在,专门选择人品不上档次的人当他们的领导。这个选择后果如何,我是不用多说了
不过,孙皓刚开始时,表现得并不那么没有人品。这哥们儿刚当上皇帝的几天,也知道以德治国是硬道理,也懂得老百姓富裕了,国家才强大的道理
他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老百姓敢于富起来,还打开粮仓,给老百姓发放政策红利,享受改革成果。他甚至还说,宫中的美女太多了,现在全国的男女比例失调,很多适龄男青年都讨不到老婆,而这些美女在宫里又是闲着。他就把那些美女都送出皇宫,把她们嫁给那些光棍
另外,把那些关养在皇宫苑里的禽类也都放到山林里去,保护大自然就应该让这些动物回归自然
大家一看,咱们真的选上了英明领袖。以前孙权在清醒阶段也比不上孙皓
哪知大家的笑容还没有散去,孙皓却突然来了个性格大变脸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