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

阴谋 吕后在和审食其在后宫中共享二人世界时,她饮水思源,不忘当年给予她不少帮助的张良。当年张良建议她去搞定“商山四皓”,从而才保住太子的位置。单凭这一点,吕后就对张良很是感激。于是,一天有空,吕后去看望了张良
此时的张良却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他已瘦得像一根竹竿子,仿佛一阵风都会被刮倒一样。据说是张良每天都不吃不喝才练成这个样子的,吕后当时的心里是挺不好受的。她决定强迫张良停止练功,要他进食,要他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于是,她召张良进宫赴宴。面对吕后盛情相邀,张良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去还是不去
去,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应对能力,去了之后,应该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他知道凭他当年对吕后的帮助,吕后是绝不会再把屠刀伸向他的。不去,那是要砍头的,再说,吕后的美意,他又是不能拒绝的。于是他最终还是决定去赴宴
事实上证明他的判断是很正确的,吕后的宴会肯定不会是“鸿门宴”,而是“感恩宴”。看着瘦骨嶙峋的张良,吕后心里很是不好受,于是她就问了:“留侯啊!你都瘦成这样了,你平时都吃些啥啊?
张良淡淡地道:“自从我练功后,就不再吃饭了,每天只是吃少量的人参和汤水。
“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啊!留侯怎么聪明一世就糊涂一时呢?
张良其实比谁都明白吕后句句说在他心坎上,然而,他这是在万不得已才采用晦韬之策啊!事实证明他这功并没有白练,自从他练功后,当年刘邦把不信任的目光投向了每个朝中重臣,唯独对他是一个例外。如今大汉江山还是大汉江山,但早已物是人非了。天下的主人由刘邦换成了刘盈,而吕后成了这天下真正的主人了。吕后决定让这个她认为是心腹的人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不再练功了
因此,在宴席上,吕后以这样命令的语气对张良说:“今儿个是我做东请你吃饭,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话说到这份上了,没辙了,都好几年不怎么进食的张良只得端起了香喷喷的白米饭
而吕后为了让张良彻底恢复体格,为了让他每天按时吃饭,居然不顾审食其略带吃醋的眼神,把张良留在后宫达十余天之久。每天都亲自陪着他入宴,看着他进食才行。即使张良走后,她仍然不放心,隔三差五就派人去把张良请到宫中来进食。就这样,他告别了“非人”的生活。可以说吕后对张良的关心和热爱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吕后充满人情味的一面。然而,吕后不会想到,原本她想帮张良,最终却是害了他
因为恢复进食的张良很快就病倒了。他已多年不进食了,肠胃已经萎缩了。恢复进食后,且都大抵是山珍海味,他的身体怎么会受得了,他不病才怪呢
不久,张良与世长辞了
临终前,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把家中那块黄石和他埋在一起。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就会很奇怪了,这个张良真是有点怪,别人要的陪葬物都是金银珠宝之类的宝物,他为何却独独要求一块毫不起眼的黄石呢
当然,这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据说当年那个桥上指点张良的老人声称自己就是一块黄石的化身。那个时候,张良就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找到那块黄石。后来刘邦得了天下,张良专程跑到谷城,在老人说的地方果然找到了一块大黄石。于是他把黄石带回家供养起来,每天早问候晚跪安,香火不断,比他人供奉老母还来劲。就这样,这块黄石和他融为一体了
据说,张良咽下最后一口气时,那块黄石上冒出细密的水珠来。黄石流泪了。其情也真,其意也深,其泪也悲。这只是传说,我们不去讨论真实度如何。但随后在张良的葬礼中却出现了这样的奇观:送葬时,竟有两副一模一样的棺材,一副棺材是运着张良的尸体,而另一副却是装着那块大黄石。这是一个奇观,也是一个奇谈,更是一个传说
而吕后在自责自己“无意”中害死张良后,也进行了补偿:赐张良谥文成,让张良之子不疑袭留侯封号,这也算是对一代忠臣的慰藉吧
张良死后,就像一阵瘟疫一样,大汉王朝的重臣们纷纷步张良的后尘而去。首先是一代武将樊哙紧跟着张良去了,接着曹参也不甘落后。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八月,曹参病逝。曹参死后,谁来接替他的位置成了一个大难题
按当年刘邦的遗嘱:曹参之后,可用王陵为相。如果刘邦就只有这么一句话也好,直接把王陵推上相国的位置即可。但问题是当时病危中的刘邦还补充了一个附加条件:然王陵稍显愚直,不能独任;须用陈平辅之。而陈平智识有余,厚道不足,最好兼用周勃。这句话,虽然看起来有好几个转折点,但刘邦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这一届的相国,要么不上,一上就得三个同时上,王陵、陈平、周勃一个都不能少
关于这件事,吕后和刘盈进行了一次商榷,结果是,把周勃安排在太尉的位置上,再把相国称呼改成另一种称呼:丞相。而丞相的位置设左丞相和右丞相,以便把王陵和陈平两人同时都安排上
任命通知书下达后,结果是:王陵任左丞相,陈平任右丞相,周勃任太尉。OK,丞相的事总算这样就搞定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