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天堂到地狱

3、从天堂到地狱 张柬之是个年龄很大的人,魏元忠被贬的时候,张柬之已经将近八十岁,按说这个年龄应该早已经退休回家抱孙子甚至重孙子,但他依然在朝廷中努力做事,魏元忠走后,武瞾为了填补宰相班子成员,将张柬之拉了进来,在此之前他仅仅是个秋官侍郎
张柬之之所以能够进入宰相班子,是因为狄仁杰曾经在武瞾面前大力推举过他
狄仁杰在世时,武瞾曾经让狄仁杰推荐人才,以备朝廷之用,狄仁杰对武瞾说如果要我推荐具有宰相才能的人,非张谏之莫属
就是因为狄仁杰的推荐,武瞾由此开始任用他,可惜张老爷子的性格过于耿直,由于上过几个言辞比较激烈的奏疏,被武瞾外贬
要说狄仁杰实在够意思,在临去世时依然执着的向武瞾举荐张柬之,在狄仁杰死后武瞾将张柬之重新召回朝廷。狄仁杰在世时向武瞾推荐过不少人才,其中包括接下来将要出场的宋璟、崔玄炜、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
而五王政变所说的五王就是除了宋璟之外的上述几个人
如此看来,狄仁杰生前推荐的人选全都成为了日后光复大唐的主力军,有人说这是狄仁杰生前布的一个局,在我看来这是纯粹的扯淡,那个头戴毡帽随时可以出入底下鬼城的狄仁杰只会出现在电影中
我依然相信,狄仁杰之所以推荐这些人,是因为这些人确实是国之栋梁,至于这五个人后来发动的那场政变,完全和狄仁杰没有任何关系
当魏元忠被贬远走时,张柬之心中愤恨不平,虽然他比魏元忠年长,但若论辈分,魏元忠是狄仁杰的战友,而说张柬之是狄仁杰的学生丝毫不为过,从这个角度来讲,魏元忠是张柬之的师叔
现在师叔被人整走了,而师叔又没有徒弟,所以对抗专权面首的大旗,理应由师侄们扛起,事实上,自从魏元忠离开朝廷已始,他的这些师侄们就已经自发联合的结成了“反张”同盟,而由于他们都曾经被狄仁杰举荐过,所以我将他们这个联盟称之为“狄系联盟”
“狄系联盟”的成员始终没有忘记老师狄仁杰的示范榜样和尊尊教诲,同时也没忘记师叔魏元忠在面对二张时的骨鲠之气,所以在二张继续为所欲为,嚣张跋扈之时,在很多朝臣不断恭维他们时,“狄系联盟”的成员依然选择对抗
这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国家的前途
不过,继魏元忠之后,第二个站出来挑战二张权威的是时任御史中丞的宋璟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时任奉宸令(皇帝内侍总管)的张易之坐在了宋璟的上首,按照官职来区分,宋璟应该是在张易之的上首,可是谁都知道张易之是女皇陛下的红人,所以所有人当仁不让的将张易之推到了上首位置,而张易之素来对宋璟比较敬畏,出于礼节,张易之对宋璟说道
“先生是当代第一人,怎么能坐在我的下首呢?先生还是请坐在我这里吧!”张易之一边说着一边起身想将自己的位置让出来
坦白的说,张易之的这个表现还是很有君子风范的,他本以为自己的谦让会换来宋璟同样友好般的谦让,出乎他意料的是,宋璟却避开了这个话题,开口说道
“我的才学和能力后很一般,张卿却认为我天下第一,呵呵,这是什么原因啊?”宋璟的话语中带有一丝嘲讽的味道
表面看起来宋璟的话似乎无懈可击,但如果你知道古代人对人的称呼是非常讲究的,你就会明白宋璟其实是在贬低张易之
“卿”在唐代有其特殊的使用背景,一般官职高的人称呼官职低的人为“卿,地位低下的人称呼地位显赫的人为“郎”,宋璟虽然比张易之官职要高,但张易之却是武瞾的宠臣,又是皇帝的内侍总管,所以如此称呼明显有贬低之意
对于宋璟的反问,张易之表现的倒还平静,但时任天官侍郎的郑杲却坐不住了,他径直走到宋璟的身边,然后冷笑着问宋璟:“宋大人怎么能称呼五郎为张卿呢?”(张易之被人尊称为五郎
所有人都明白,郑杲此刻挺身而出,明显怀有一种小人的觊觎心态,其实是想借这个机会拍一下张易之的马屁,他的这个想法,倒也不为过,拍领导身边红人的马屁,是很多人的惯性思维
可惜郑杲碰到的是宋璟
面对郑杲的挑衅,宋璟微微一笑,然后面向众人高声说道:“御史中丞是正四品,而奉宸令是从六品,难道我称呼张卿有错吗?反倒是郑大人……”宋璟一边说着,一边用手点指郑杲,然后继续说道:“我记得你并不是张易之的家奴,为什么要称呼他为五郎呢?
宋璟说完,坐到自己位置上,头也不抬的喝起酒来
“你……”,郑杲顿时觉得颜面扫地,正待他要和宋璟理论时,张易之站了出来,“好了,郑大人不必发怒,今天谁也不许再扫兴,事情到此为止。

那场宴会虽然依旧是觥筹交错,但所有人内心都在为宋璟捏着一把汗,因为公开得罪皇帝的宠臣,所有人都认为宋璟一定会成为第二个魏元忠
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知武瞾是因为不知道此事,还是因为他没有特意追究,这件事情就此不了了之
这件事虽然告一段落,但并不代表宰臣和面首的斗争就此停止,当时在朝廷上下,有很多人选择了不同的阵营,有的人卑躬屈膝,有的人耿直不屈
斗争依然继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武瞾健康的逐渐恶化,斗争的形式最终升级。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