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消逝的童年

永远消逝的童年 话说王莽废掉汉室名号,改国号为新,封妻子王氏为皇后,立小儿子王临为皇太子,其余子孙也分别封侯
王莽登基后,马上组建了最高领导机构,人员任免如下:舜为太师,赐封安新公;平晏为太傅,赐封就新公;刘歆为国师,赐封嘉新公;哀章为国将,赐封美新公。这就是所谓的新朝“四畏”,位列上公。甄邯为大司马,赐封承新公;王寻为大司徒,赐封章新公;王邑为大司马,赐封隆新公。此为三公。另还封了四将,甄丰为更始将军,赐封广新公;王兴为卫将军,赐封奉新公;孙建为立国将军,赐封成新公;王盛为前将军,赐封崇新公
这十一人当中,王莽一手打造出来的“七小虎”终于媳妇熬成婆了,再加上王氏宗族的“新贵”王寻,其他便是“新宠”哀章一手打造出的“三人行”
那么这个哀章又是何许人也?这里不妨先来介绍一下他的发迹史
哀章,广汉梓潼人,属于典型的好高骛远之辈。他也是太学里的“高才生”,是刘秀的“师兄”(比他高几届)。哀章在太学里并不起眼,论学习成绩,他是学校的“超末流”;论长相,他是学校里的“黑马王子”;论人品,他是学校里的“铁公鸡”;只有论口才,他是“出类拔萃”的。他别的没有,吹牛皮却是天下无敌,也正是这样,他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三寸不烂之舌而实现了人生的一鹤冲天
原来,王莽自从发迹当了摄政王后,权力欲望达到了极限的他自然不满足于只当王不当皇,于是乎,成为真正的九五至尊便是他朝思暮想的事。然而,正如秦桧杀岳飞都要有个莫须有的罪名一样,要对汉朝“取而代之”,需得走“合法程序”,找一个理由和借口才行啊
然而,聪明绝顶的王莽却苦于一时之间找不到好的理由,只能整天在偌大的皇宫里高声大吼:“如果真的需要什么理由,一万个够不够?”正如赵本山的小品里经典台词一样,他不是在“现场直播”,而是在“现场直憋”,直憋得满脸通红,心痛如绞,难受至极
正在这时,在太府不学无术的哀章同学,挺身而出,站出来帮他解了围
哀章学习成绩不好,功课不及格,但头脑却很灵活,他仿佛听见王莽在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宫里作声嘶力竭的呐喊声一样,灵机一动,突发奇想,做了一个铜匮,里面藏有一张“天帝行玺金匮图”的图和一张“赤帝行玺刘邦传予黄帝金策书”的书。做好这一切准备后,他乔装成童颜鹤发的高人,并且特意选择了在一个月朦胧鸟朦胧的黄昏,将铜匮交到汉高祖刘邦庙的仆射(掌朝廷礼仪与传达使命),他只说了一句话,五个字:“呈于王莽知”,便脚踏七星步,飘然而去
看得目瞪口呆的仆射以为神仙驾到,再加上为了“前途”着想,连夜把“祥瑞”呈报于王莽
王莽接到铜匮后,表情是:喜,大喜,非常喜,胜过洞房之喜。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有刘邦的金口玉言在,他做皇帝名正言顺啊
于是王莽便以快刀斩乱麻之势,第二天天还没亮,就把睡梦中的文武大臣叫上,说是去拜佛。大家睡眼惺忪地跟在后面,心里都在嘀咕着,今天是啥好日子啊,但算来算去,得出的结论是:今天不是观音菩萨过生日啊
烧完香拜完佛,王莽开始“亮剑”了,他打开金匮里的图、书,一边念一边展示给大家看,念完之后,文武大臣都是聪明人,便都异口同声地念起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免礼。”王莽要的就是这种结果,这才是识时务懂大体的好臣子嘛。回到宫中,王莽马上龙袍加身,接下来,他发表了登基感言,大致内容是:各位先生女士们,你们好。汉高祖托梦遗书愿意把皇位交给我来坐,我很荣幸,也受宠若惊。大家又都举双手加双脚赞成我登基,我很惶恐,也受之有愧。我虽然无才无德,但我有一颗炽热的心,天意不可违,民心不可渎,既然如此,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当然,我当上皇帝后,一定奋发图强,一定励精图治,一是着力加快制度健全,二是着力加快经济发展,三是……此处省略2000字。让我们举起杯中的陈年茅台,连干三杯,一起畅饮,一起欢歌…
一朝天子一朝臣,王莽登了基,自然会加封大臣。大家看到这里就会问了,“雪中送炭”的哀章会不会在封赏名单之列呢?答应是肯定的。哀章这么煞费苦心,自然不会让自己“名落孙山”。原来他花重金制作金匮,请名师名家作图题画时,还留下了一个“杀手锏”在图画上留下了封赏的名单,上面龙飞凤舞地刻写着某某人做宰相,某某人做将军,某某人做……凡是重要岗位重要人选都一一列出来了(看来做之前还要对朝廷有全面的了解才行啊)。而他哀章的名字自然也在“金榜题名”之列。为了让自己的名单更合理,更具说服力,他杜撰了王兴、王盛两个人,王兴、王盛,合起来便是兴盛,个中含义不言而喻
王莽自然不会计较名单的“虚实”,称帝后,便按图索骥,顺水推舟地封哀章为国将,美新公,名列四辅,位居上公。名不见经传的哀章,靠着对时代信息的敏感,果断出手,一举击中王莽命脉,从而一举实现了“鲤鱼跃龙门”的创举
原来成功就这么简单,原来成功不靠实力却靠“歪门邪道”,原来这就是当时的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王兴和王盛自然也榜上有名。据说,事后还派出专人以“寻秦记”的形式去找此二人,值得庆幸的是,还没出长安城,便找到一大把同名的人,最后有两个成了幸运儿,从名不见经传,一举登上最高领导层。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