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使者可以忽悠

有多少使者可以忽悠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匈奴挟打败李广利擒李陵之威入侵雁门。雁门太守只守不攻,眼睁睁地看着匈奴掠走人畜和财物扬长而去。这让最近比较烦的汉武帝更加烦,于是他大手一挥,太守就以“失职罪”给斩了首
与此同时,汉武帝厉兵秣马,准备再次反击匈奴。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汉武帝征调二十多万大军,兵分三路对匈奴进行规模空前的大反击。具体部署如下
第一路,主帅:贰师将军李广利;兵力:骑兵六万,步兵七万,共计十三万人马。出发地:朔方
第二路,主帅:因杆将军公孙敖;兵力:骑兵一万,步兵三万,共计四万人马。出发地:雁门
第三路,主帅游击将军韩说;兵力:骑兵三万。出发地:五原
而三路的接应官仍是强弩都尉路博德(李陵的事他能逍遥法外,令人费解)。他带了一万多人时刻准备着,这次汉武帝要求他做到:三路汉军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你,否则军法处置
面对二十多万汉军浩浩荡荡的军事行动,强悍的匈奴并没有被汉军的气势所吓倒,相反,他们在且鞮侯单于的带领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且鞮侯单于采取的战术思想很明确,那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之一句话,咱匈奴人不是吃素的
结果第一路军李广利十三万大军遇到了且鞮侯单于率领的十万精兵,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两人没有说半句多余的话,直接开打。硬碰硬的结果是胜负难分。接连打了几天还是这样,但形势却渐渐明朗起来,李广利越来越不妙了。原因有二:其一,这是在匈奴的地盘上作战,匈奴士兵只会越聚越多,而汉军只会越来越少(伤亡);其二,还是那个老问题,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干什么,吃饱喝足是最重要的。匈奴人在自己的地盘上,粮草供应自然不成问题了,而汉军在别人的地盘上,所带粮草有限,接应的也有限,长此下去,没有饭吃了,还打什么仗呢
万般无奈之下,李广利只能选择撤军。然而,穷追不舍是匈奴人一贯的优良传统。于是乎,李广利马上就面临退一步挨一下打的地步,再加上粮草供应也出现了问题,李广利的形势已是万分危险
幸好这次负责接应的路博德没有再开小差,他的及时接应,从而使得李广利能顺利脱险。而第三路的游击将军韩说果然不愧是游击将军,在优哉游哉兜转一圈后,一个匈奴士兵都没有碰见(且鞮侯单于已把大军调到北边对付李广利去了),被且鞮侯单于放了鸽子的他,听说李广利都撤兵了,他二话不说,闪人要紧
三路大军,一败一退,只剩下二路大军公孙敖了。事实上,与韩说被且鞮侯单于放鸽子相比,公孙敖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且鞮侯单于派出了他一翼左贤王来陪他练太极。两军在草原上转来转去玩的是捉迷藏的游戏,结果还没有正式交锋,就传来了李广利兵败和韩说退去的消息,这个公孙敖也不是省油的灯,听后二话不说,也是闪人要紧
公孙敖闪人闪得漂亮,闪得及时,闪得妙不可言,闪得左贤王连追的勇气都没有(左贤王兵力有限,只是负责牵制公孙敖,面对公孙敖的突然撤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左贤王自然不敢贸然追击),但他在闪人时却忘了,他此次来的目的,不是来游山玩水的,而是来接人的,接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李陵
原来,汉武帝虽然处罚了司马迁,但对李陵还是存在最后一丝幻想,于是,这次出征,汉武帝兵分三路,第一路为重点,目的是想和匈奴大拼一场。而第三路韩说只为牵制匈奴的兵力。只有第二路这次不为打仗,只是乘着李广利和韩说把匈奴大军吸引开的空虚,深入敌营,去把李陵接出来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汉武帝一相情愿的想法,首先被寄予厚望的李广利还是不争气,以主力对付匈奴的主力,居然还是败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而韩说打游击的本领太强,当真做到了滴水不漏,来去如风,不伤一兵一卒。至于公孙敖则是典型的势利眼,管他什么接人不接人,先保住自身安全再说
公孙敖做到了全身而退,但怎样回复汉武帝却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最终思来想去,想来思去,聪明的公孙敖想出了一个绝顶聪明的办法:以谎言来忽悠汉武帝
果然,汉武帝没有追究李广利再度失利的军事责任,而是马上召见了公孙敖
“公孙爱卿见到了李陵将军了吗?”汉武帝一脸期待地问
“没有。”公孙敖淡定地答
“公孙爱卿深入到了匈奴腹地了吗?”汉武帝眉头微皱,又问
“没有。”公孙敖仍是淡定地答
“公孙爱卿和匈奴士兵交战了吗?”汉武帝眉头深锁,责问
“没有。”公孙敖还是淡定地答
“既然如此,公孙爱卿为什么就这样回来了呢?”汉武帝眉头几乎拧成一条绳了,怒问
面对汉武帝的“怒问”,公孙敖还是不慌不忙,淡定地道:“臣之所以没有深入匈奴境地,是因为入境之后,就捕得胡虏,供称李陵投靠匈奴后,深得且鞮侯单于的宠爱,现在已担任了匈奴数十万士兵的总教头,他们日夜操练,磨刀霍霍,只为对付汉朝。我军的虚实强弱,他们都了如指掌,所以臣没有再冒险孤军深入,而是选择了退兵。
就这样,公孙敖是没有罪了,李陵就是罪不可恕了。他的老母和妻小这下成了汉武帝泄愤的刀下之鬼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