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厕中对

(5)厕中对 张奂等上书三人行赢救窦太后失败后,随后汉灵帝很快淡忘了“大恩人”窦妙这位奇女子的存在。光阴荏苒,很快两年的光景过去了,这时十六的汉灵帝迎来了他的花季年华,情寇初开的他身边很快多了一位美奂绝伦的奇女子,这位奇女子的名字叫宋孝灵,汉灵帝给了这位奇女子一个高贵的身份——皇后
册立皇后这一天汉灵帝和宋孝灵又是拜天又是拜地又是拜父母,总之该拜的都拜了,不该拜的也拜了,最后太兴奋太喜悦的汉灵帝还是觉得没有拜过瘾,最后不知哪根筋突然通了,突然想到了窦太后。于是乎,汉灵帝带着宋皇后直奔囚禁窦妙女士的小院——南宫,宦官集团虽然很想阻止汉灵帝的“突然之旅”,但考虑到这是汉灵帝大喜的日子,不好让汉灵帝在文武百官面前失了颜面和威风,于是采取了“步步紧盯”的战术,跟随汉灵帝来到了南宫
皇上向南宫奔,宦官向南宫奔,朝中的文武百官见了,自然也不甘落后的朝南宫奔。结果汉灵帝到了南宫,拉着宋皇后的手对着窦妙就拜,紧跟着的宦官见状,身不由已地跟着跪拜,再紧跟着的百官见了,没来由地也跟着跪拜。结果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这一拜,保国安邦志慷慨,建国立业展雄才,展雄才。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汉灵帝带着文武百官一拜后,原本绝望的窦妙陡然升起了一种油然而生的希望,仿佛如同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她突发奇想、梦想、幻想。梦想能有一天走出这条紧闭的大门,重见天日。盼望能和放逐到两千公里外日南郡(越南共和国东河县)的娘亲重新相聚的一天
事实上,汉灵帝等人这一拜之后,窦妙的好运接踵而至了,首先是宦官集团中的黄门令董萌突然良心发现,对窦妙的遭遇很是同情,于是乎,一有机会,就在汉灵帝面前吹耳边风,说明窦妙在宫廷政变中是无辜的牵连者迁怒者受害者
汉灵帝也是个聪明人,经过董萌一点拔,立即“茅塞顿开”,于是马上采取“报恩之旅”,经常派董萌送东西到南宫,供奉翻番。窦妙的处境因此渐渐地好起来
然而,汉灵帝和董萌的所作所为,宦官集团中的大哥大曹节和王甫很快知道了,他们没有心慈手软,利剑出鞘,对准了“叛徒”董萌身上,罪名是“莫须有”,结果连给董萌申述的权力都剥夺了,直接就上演了“一剑穿心”
就这样,窦妙又一夜回到了解放前——重回凄惨悲凉的悲惨世界。而汉灵帝因为了自己的新欢,对窦妙的处境也是视而不见。第二年,也就是熹平元年(公元172年),窦妙的母亲病逝,窦妙听闻消息后,悲伤泪流成河,郁闷相思成灾,结果很快就一病不起,最终来了个“死去元知万事空”
是啊,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但对于窦妙业说,却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厚之葬
宦官集团的大哥大曹节和王甫对窦妙的安葬建议如下
1、不能以皇太后的身份埋葬她,只能用贵人的身份入土
2、不能跟汉桓帝合葬,只能葬于乱坟岗
对此,难得清醒的汉灵帝灵光一现的突然清醒过来,一向“软弱无能”的他突然强硬起来,坚定地道:“请恕朕不能从命。
理由如下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窦妙虽不是我的生母,但却算是我的养母,我是靠她的呵护长大的,如果她都不能算太后,那么我岂不是也不能算皇帝了
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窦妙是先帝的元配夫人,如果连她不能合葬,那岂不是让先帝也要降罪呢
面对汉灵帝的突然变态的强硬,曹节和王甫在惊讶之余,“批复”汉灵帝的“请求”是,同意第一条,承认窦妙太后的身份,以太后的规格进行安葬。不同意第二条,理由是窦妙这等“大逆不道”之人如果跟先帝安葬在一起,会被后人所不耻
对此,汉灵帝却是寸步不让,这让曹节和王甫也很为难,最终只好选择了一个“妥协”的方式——召开朝中文武百官会议进行研讨
结果,会议开始后,与会的文武百官都选择了沉默是金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就在大家都选择沉默是金是,廷尉陈球却来了个“沉默是惊”,他突然站起来,打破了这难煞的沉寞,厉声道:“既然大家都承认窦妙是太后,自然可以跟先帝合葬了,这样的家事,皇上自行裁决就可以了,还用得着拿到朝廷这种公共的场合来议论么?
面对陈球的不识时务,宦官集团马上派出了赵忠进行了赤裸裸地“吓唬”和“威胁”:“你有种就把你刚才说的话写出来。
陈球岂是吓大的,拿起笔,刷刷刷就是一阵龙飞凤舞。写完,大声叫道:“窦武和陈蕃已经冤死,窦太后又被无缘无故的囚禁,民怨沸腾,今天为国效忠,就是粉身碎骨,万死不辞,也无怨无悔。
“既然你不想活,那我就送你一程。”赵忠怒而拔出剑来
“放肆,你这肮脏的剑,不要玷污了这圣洁的宫殿。”关键时刻,太傅李咸第二个站出来,怒道:“万事讲究一个礼字,我同意陈球的说法和意见,窦太后理应跟先帝合葬。
这时候朝中正义之气纷纷站出来声援陈球和李咸。宦官集团眼看动蛮没有好果子吃,只好妥协了
窦妙最终得已和汉桓帝合葬,只不过这些都已弥补了人去楼空的悲凉,已挽回不了逝去的一切,谥号为“桓思皇后”。用一首《如果这都不算爱》可否代表汉灵帝此时滴血的心呢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