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宜将剩勇追穷寇

8、宜将剩勇追穷寇 如果你认为武瞾能够在朝廷立足,仅仅依靠的是残忍与杀戮,那说明你是个不懂政治的人,古往今来能够名垂青史的人,也许经历过杀戮和血腥,但最终他们的落脚点是才干
武瞾作为女性,这一点丝毫不输给那些男人们
上元元年(674年)十二月,荣登天后之位的武瞾为李治上了一道奏章,提出了治理国家的十二条意见,分别是
(一)发展农桑、减轻赋税和徭役
(二)京师附近的百姓免除租税和徭役
(三)停止对外用兵,以道德教化天下
(四)普天下无分南北,不论宫内宫外一律禁止浮夸淫邪
(五)避免大兴土木,节省开支和劳动力
(六)广开言路
(七)杜绝谗言
(八)王公以下都要学习《道德经》
(九)父在母亡,为母守孝三年
(十)上元元年以前,有功劳的已发给委任状的人,无需在进行考核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增加俸禄
(十二)文武百官任职已久,才能高而职位低的,可以越级提拔
武瞾之所以提出上述十二条建议,是因为她敏锐的眼光已经看出了当时大唐王朝一片繁荣之下,所掩盖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说这十二条建议完全切中时弊,堪称富国强兵之策
仔细分析武瞾的十二条建议,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禁止奢华
这一类历代王朝都很重视。例如李世民在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惨痛教训后,经常不忘告诫自己和臣下,经过精心治理才有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而武瞾当年在李世民身边呆了九年,天天耳熏目染,亲身感受到了“治世”的兴盛。但是在李世民死后的数年里,她也同样感受到了因为李世民渐不克终所导致的朝政衰退,李治即位后虽然国情尚且令人满意,但由于长孙无忌集团的覆灭,贞观班底瞬间崩塌,致使新人无法立即顶上。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也使帝国的朝政有些混乱
且这几年大唐王朝各地区不断出现灾情,致使米价上涨,不时发生饥荒。而对外更是连年用兵,虽然疆域不断扩大,但确实耗费了大量民力物力。此外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也让百姓苦不堪言,例如当时修建长安城的外廓,使用的劳力达到了四万多人。搞的老百姓怨声载道
而武瞾正是以政治家的敏锐嗅觉,嗅到了不利于帝国发展的气息,作为天后她有义务站出来为帝国的正确向前发展摆渡。后来的事实证明,武瞾的这类建议是十分有远见的
第二类:杜谗纳谏
沐浴在贞观盛世荣光下的武瞾亲身见识到了魏徵、房玄龄、马周等谏臣的风采。事实求是的讲,武瞾在侍奉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缔造的诤谏之风对她是有很深影响的,甚至说她是十分钦佩李世民从谏如流的。并且武瞾也深深为近年来纳谏之风远逊于贞观时代而感到担心,因为她知道朝廷一旦言路堵塞,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她提倡广开言路,一方面是提醒李治,同时也是想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准
因为当时朝廷有很多新贵已经担任要职,武瞾如果想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除了凭借皇后的身份,还必须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而广开言路,杜绝谗言无疑是调动朝廷新贵们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还是那句话:武瞾是个有理想的人,权力是她一生向往的一件东西
第三类:维护新贵们的利益
在我看来,这一类建议对于武瞾来讲是最重要的
因为她正在悄悄改变帝国高层的运作机制
太宗时期的中央政务,是“三权分立”,即中书省出旨、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封驳(监督)。这样的设置,是怕权力过于集中会产生尾大不掉的权臣,分权后大臣互相制衡,会好一些
这时候皇帝更多的像是一个“虚君”,所有的奏章到皇帝手中时,已是经宰相们审议并有了意见的,皇帝只能批准或否决。如果是否决,也不是皇帝一人说了算,而是要和宰相共同商议。皇权与相权并未截然分开
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之争,是个长久不衰的话题,李治和长孙无忌的矛盾,事实上也是围绕皇权和相权而展开的斗争。武瞾参与朝政后,更是逃避不了这个话题。在武瞾看来,限制相权的第一步,必须要提高朝廷新贵们的地位。按照武瞾的想法,事实上是在架空相权,后来的情况证明,事情确实按照她的设想在进行,宰相的裁决权无形中被取消,仅剩下汇总百官表章上奏的职权,裁决权归于皇帝。实际上是“百官表奏,皆委天后详决”
事情到了这里,我们回过头来看武瞾的建言十二事,已经不单单再是对朝政的建议了,而是一种改革
这种改革对中央集权的意义十分重大,当然由于时代所限,我们对武瞾的改革不能用现在的民主观念来衡量,不过当时面对纷繁事务、辽阔疆域,加强集权也许就是一种进步,不然这样的事不会一再在历史上发生
武瞾的的“十二事”被李治一一采纳,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旧人们的凋零萎缩和朝廷新贵们的渐渐崛起
相权的渐渐萎缩,让武瞾感到了一丝快慰,但帝国纷繁复杂的事务,还得需要有人去处理,在旧的运作机制需要循序渐进的转换,而朝廷的事务不能有丝毫的停留
当然,武瞾也明白帝国纷繁复杂的事务,她自己是不可能处理过来的,也就是说武瞾最期望的理想模式是:在自己的身边有才能之士,但并没有实权
汇成三个字就是:智囊团
终于,在“建言十二事”提出的三个月后,上元二年(675年)三月,52岁的武瞾又向李治提出了新的建议
召集文学之士来宫中修撰史籍
事实上,她的内心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