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鱼死网破 今夜的胜利如此寂寞

第十一章 鱼死网破 今夜的胜利如此寂寞 话说江充当了“小人帮”的带头大哥后,却偃旗息鼓,似在享受帮主带来的兴奋和自豪感。苏文见江充迟迟不见动静,心里急了,总是催大哥快点儿动手。每次江充只是不冷不热地回答一个字:等
于是,苏文接下来等啊等啊,在他等待的过程中,他原本寒着的脸随着时光的推移而越来越舒展,因为这期间朝中又出了两件大事,死了两个人,两个都是复姓公孙的人
第一个人是公孙敖
公孙敖想必大家不陌生吧。他就是卫青儿时的亲密伙伴。沙场上一起拼杀的兄弟。他年少时曾因哥儿们义气,一人单刀赴会,硬是从陈阿娇宫中将“劫持”的卫青冒死救出
后来卫青发迹了,也不忘这位拜把子的兄弟,把他也推荐到战场去干大事业了。不过他的运气可没有卫青那么好。公孙敖先后四次当上将军,但是每每立一点儿功,又犯一些错,总之将功补过,两相抵消之后,再回首时已被“赎为庶人”,最后靠诈死,亡命天涯五六年后,才暂时保住一条小命。看来伴君如伴虎,这话一点儿不假
然而,公孙敖终究还是没有躲过命运的轮回,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因妻子被疑为“巫蛊”的疑似病例,他牵扯进了“巫蛊”案,被灭了全家
第二个人是公孙贺
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今宁县)人。公孙贺的祖先是匈奴人,祖父公孙昆邪在汉景帝时为陇西太守,率军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封平曲侯
出身豪门的公孙贺少年时代没有选择在高校深造,而是选择了“参军”,后来从军征战,屡立战功,很得汉武帝赏识。在汉武帝的牵线搭桥下,卫皇后的姐姐军孺嫁给了这位军人为妻。有了这层关系,公孙贺更得汉武帝宠信,马上就担任了轻车将军,率军驻扎战略要地马邑
元光二年(前133年),西汉出动30万大军,由李广、公孙贺带领,埋伏于马邑,企图诱歼匈奴单于,但因匈奴单于识破汉军计谋而未能得逞。从此,西汉一改汉初的和亲政策,开始了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公孙贺此后戎马倥偬,先后参加了河南战役、河西战役、漠北战役,跟随西汉名将卫青横扫匈奴势力,因战功封南峁侯
太初二年(前103年),对公孙贺来说当真是可喜可贺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汉武帝命他代石庆为丞相。然而,面对这样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宝座,公孙贺却百般推脱,甚至为了让汉武帝收回成命,他跪在地上,以头磕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臣出生在偏远之地,出身卑微。后又长期在军队中做事,干点儿普通之事还绰绰有余,但要我做运筹帷幄之事,我实在没有这个才能,我当不起丞相这个职务啊。
汉武帝虽然被他的忠诚感动得老泪直流,但他乃堂堂一国之君,说出的话已是覆水难收了,于是命令人“扶起丞相”再说。公孙贺似乎铁了心,表示如果武帝不收回成命,他就长跪不起。事实证明,汉武帝对付后宫那些妃子的“一哭二闹三上吊”见多了,眼看公孙贺又哭又闹,只差上吊这一关键环节了,汉武帝根本就不给他这个机会了,来了个“拂袖而去”
再闹下去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最后公孙贺没辙了,只得含泪接受相印。出宫后,他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汉武帝太贤明了,我任丞相一定会有不称职之处,一旦出现纰漏,必遭横祸。
原来当时朝中正值多事之秋,帝相因争权矛盾极为尖锐,石庆之前三任丞相都以莫须有之罪被处死,石庆虽然处处小心,事事谨慎,但也多次受到汉武帝谴责,以公孙贺的聪明,怎能不知道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所以才会上演“哭辞丞相”的闹剧
事实证明,公孙贺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灾害马上就降临了。话说公孙贺直升“丞相”后,他的儿子公孙敬声继任父亲留下来的职位——太仆。就是这个太仆一职葬送了公孙敬声的前程。公孙敬声不学无术,骄横奢侈,目无法纪,他上任后,擅自挪用国家军费一千九百万钱
他本以为这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天衣无缝,但他忘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他“贪污巨额公款”的事被他人告发了,结果自然得蹲牢狱了
公孙贺为了给儿子立功赎罪,请求皇帝让他做“捕快”,去追捕武帝通缉的黑帮老大阳陵大侠朱世安。汉武帝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公孙贺救子心切,不顾艰辛千里追踪,最终将朱世安捕获移送朝廷。抓了黑帮老大,为民除害,汉武帝高兴之下免了他儿子的罪,让他重新做人
事到这里,按理说应该可以结束了。然而让公孙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朱世安却不是盏省油的灯。他听说公孙贺是要用自己的命来换儿子,就狂笑着说:“丞相就要祸及宗族了!用完终南山的竹子,也不够写完我的状辞;砍光斜谷的树木,也不够做桎梏我的刑具!”(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朱世安的意思是要跟公孙贺玉石俱焚,拼个鱼死网破。于是他在狱中上书告发公孙敬声和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还说他们指使人在长安通往甘泉宫的驰道上埋木偶人,诅咒皇上
汉武帝立即下诏逮捕公孙贺父子入狱。征和二年(公元前92年)正月,长安城中大雪纷飞,寒气袭人,公孙贺父子饥寒交迫死于狱中。随后其家族的最终结局是:满门抄斩。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