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垫脚石 一碗水端平

第八章 垫脚石 一碗水端平 有一个立功心切的人,向刘庄进行了告发。告发的对象不是刘英,而是司徒(相当于宰相)虞延。大概意思是说虞延事先就知道楚王刘英谋反的事,却一直拖延不报,有“助纣为虐”之嫌,应该对他的作风进行严查
面对别人打的小报告,虞延显得很镇定,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因此,采取了不理不睬、“息事宁人”的做法,不解释也不还击
然而,这个小报告却引起了刘庄的高度重视,他马上就将司徒虞延叫到跟前,然后劈头盖脸地骂了他一顿。应该说刘庄还是很厚道的,并没有直接把虞延下狱送审,只是发泄了一下气愤的情绪。如果虞延识相的话,赶紧认错,事情也不是很大不了,说不定就这样不了了之了。然而,事实证明,虞延是一个心理素质极不过硬的人,被刘庄一顿臭骂,虞延回去后,因为害怕,居然自杀了
虞延不会料到,他的死开启了这起血案的先河。刘英本来被贬到丹阳泾县,可以过两袖清风的“布衣生活”了。然而,听说司徒虞延只是缓报逆情,就被刘庄逼得自杀了,一来吓得心惊胆战,二来心怀悔恨,三来最后“壮志未酬”,最后步虞延的后尘,也选择了自杀
刘英死了,他原本以为这样总可以一了百了吧,然而,他不会知道,跟着他赴黄泉的人会一茬接着一茬
刘英不明不白地死了,刘庄心里也变得不明不白了,这究竟是一起什么样的案件,里面是不是还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呢?于是乎,刘庄命检举人燕广封为折奸侯,让他来办理这个案子
燕广这个人不但是歪曲事实的行家,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酷吏,他把和刘英有来往关系且在册的一律下狱,多达数千人。这些人中有在朝亲贵,有藩国要吏,有民间名士。在严刑之下,多人被处死或流放
光武帝刘秀的舅舅樊宏之子樊鲔,一直和楚王刘英结成儿女亲家,以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他哥哥樊倏便好意劝阻他说:“我们家承蒙先帝恩德,一门出了五个侯爵,已经盛极一时了。当时只要父亲一句话,女儿可以配亲王,男儿可以娶公主。但父亲明知可为而不为,他这样告诫我们,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尊宠过度就是灾祸。你现在为什么非要让儿子娶刘氏宗族之女呢?你这是惹祸上身啊!
然而,利迷心窍的樊鲔完全把哥哥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一意孤行要与刘英联姻。然而,事实果然像他哥哥所料的那样,媳妇儿还没过门,刘英却卷入了“造反门”,结果,樊鲔家自然也脱不了干系,遭到“灭门”,只有他的哥哥樊倏全家保全了性命
雪球越滚越大,“造反门”很快变成了“牵连门”,很多受牵连的人,因为经受不住酷刑,被拷打至死。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出现了一些“宁死不屈”的人,他们受尽五种毒刑,肌肉溃烂,但始终不改口供,门下掾陆续便是其中一个
陆续七十多岁的母亲从吴郡乡下赶来,只希望能见儿子最后一面,然而,事实证明,这是陆母一相情愿的想法,狱吏并未满足她探监的请求。陆母最后没辙了,只好亲手做上饭菜,托狱吏送进去。狱吏见她可怜,便满足了她的要求
陆续遭遇毒刑拷打时,从来不吭一声。然而,当看到饭菜时,却号啕大哭、痛哭失声
“你这是怎么了?”狱吏问
“肯定是我母亲来了!”陆续含着泪说
“你怎么知道她来了?”狱吏再问
“母亲切肉无不方正,切葱也总是一寸长短,我见到这些饭菜,就知道她来了。”陆续泣道
狱吏听了十分震撼,便向上汇报了这个情况。刘庄听后赦免了陆续等人的罪刑,但终生不许他们再做官
还有,刘英的两个亲信颜忠、王平也被拖进案中,因见自己难脱干系,他俩索性破罐子破摔,开始干起污蔑诽谤之事来,因此,很多无辜的人也都被拖进来和他们共赴黄泉
在这样一件关系数千人生死的大案面前,马皇后再一次开口劝阻丈夫,还是到此为止吧,冤冤相报何时了?既然刘英已经自杀了,株连过重,朝野上下会整天人心惶惶,不要让前朝的悲剧再重演了,说到伤心之处,马皇后潸然泪下
刘庄被马皇后的眼泪打动了,常常夜里睡不着觉,在黑夜中独自徘徊,终于他领悟到了马皇后的心意。虽然这次没有牵连刘氏家族的人,但如果这场大狱一开,则必成日后子孙效仿的案例,如果是这样,就辜负了刘秀治国的初衷
于是,刘庄于永平十五年(公元73年)二月大赦天下,致使由于此次被牵连的众多囚犯,冤枉的,罪有应得的都全部被释放,一场天大的刑狱,被马皇后化解
案件了结之后,刘庄特地来到彭城,接见了楚王刘英的母亲许太后以及刘英的妻儿,一家人在这样的情形下相见,都是涕泣不已,连左右侍从都被这情景所打动
这就是马皇后,她用自己对于刘氏王族的态度告诉养子刘炟,在你面前的是你的兄弟,血浓于水,任何人都可以被你的善意所打动,任何冤仇都可以被这种血缘的关系化解。而刘炟也忠实地执行了养母的信仰,在刘炟即位后,他封刘英的长子仍为楚侯,他的五个弟弟皆为列侯,这是后话。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