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议和

纠结的议和 对于李谅祚来说,诱杀杨定只是报复宋朝的第一步,接下来应该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毕竟杀了个杨定并不能补偿嵬名山投降宋朝给自己带来的损失,要想把吃的亏再占回来,还得继续努力
可惜李谅祚永远也没有继续努力的机会了,西夏拱化五年(1067年)十二月,李谅祚崩,时年二十一岁,谥号昭英皇帝,庙号毅宗,墓号安陵
二十一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棒小伙儿,怎么说崩就崩了呢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多史书对李谅祚的死也都是一笔带过,没有讲他到底是怎么死的,我找过很多史书,也只找到一种说法,而且,这个说法还是有问题的
这个有问题的说法是《西夏书事》提供的,原文如下:谅祚凶忍好淫,过酋豪大家辄乱其妇女,故臣下胥怨,而身以羸死
这段话我就不翻译了(少儿不宜),大家应该都能看懂,实在看不懂的,我就说一下它的大致意思吧
这段话是说,李谅祚喜欢某种娱乐活动,而且总挑那些豪门大族的女人下手,搞得臣下怨声载道,自己也因此而身体羸弱,所以二十一岁就挂了
为什么说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呢?因为很明显,如果真如《西夏书事》所说,那么这简直就是明光宗朱常洛故事的翻版,我们再联系一下《西夏书事》作者吴广成的封建历史观(宋朝正统论)以及他在《西夏书事》中对西夏的蔑视态度,我们必须得对这个说法的真实性打一个大大的折扣
那么,李谅祚到底是怎么死的呢?由于史料缺乏,我们自然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猜测一下
我的猜测是,李谅祚的死应该跟他的箭伤有很大关系
李谅祚受伤之事发生在西夏拱化四年(1067年)九月,距他死只有一年零三个月,如果他中箭后箭伤没有彻底痊愈,那么之后他的箭伤复发是完全有可能的,或许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也说不定
虽说咱这是猜测,可也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沈括《梦溪笔谈》里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李谅祚中箭后,伤口太大,不得已,他只好撤围而去,骑马来到了一个佛祠。当时有一个放牛娃在佛祠里,看到有人进来,吓得大气也不敢出,只好悄悄躲在佛像下面,等来人出去。他看到李谅祚脱下了鞋子,脚上全是血,后来李谅祚命人把伤口包了一下,用车子把自己送了回去,回到西夏就死了
沈括的这段记载当然也是有问题的,很明显,李谅祚并非中了箭后就死了,而是中箭后一年多才死的,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人相信这段记载。但是,这段文字虽不可靠,却可以从侧面证明一下我们的猜测,那就是,李谅祚的死与他的箭伤应该有莫大的关系
好了,猜测到此结束,至于是否真如我们猜测的这样,那就不得而知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李谅祚的一生
李谅祚的一生是极其悲惨的,他还在吃奶的年纪,父亲李元昊就死了,他从此再也无法品尝父爱的滋味。然后,他又被强行推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不仅无法享受同龄人所能享受到的童年快乐,还必须每天待在深宫之中,哪儿也不能去。之后,辽国又大举入侵西夏,西夏差点连都城都丢了。母亲没藏氏好不容易赶走了辽国人,又因为乱搞男女关系,被男宠李守贵杀了,他从此又失去了母爱。再后来,舅舅没藏讹庞根本没问他愿不愿意,就强行给他安排了娃娃亲,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从此他更失去了人身自由,一言一行都被人监视,然后被报告给没藏讹庞
好不容易培养了高怀正和毛惟昌两个亲信,又被没藏讹庞说杀就杀了,从此以后卯足了劲要干掉没藏讹庞,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干掉他后,才终于亲政,结果享受了几年并不平静的好日子,死了
我只能说,李谅祚真的很命苦
然而命苦的李谅祚,却让我看到了什么叫百折不挠,什么叫绝不放弃
从他记事起,没藏讹庞就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个巨大的阴影,那么骄横跋扈,那么不可一世,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见不到太阳了。当母亲没藏氏也离自己而去的时候,他的人生彻底黑暗了,没有人来同情他,没有人来帮助他,甚至没有人来安慰他。虽然从血缘关系上来讲,舅舅兼岳父没藏讹庞是他的亲人,可在此时的谅祚心里,这只是他唯一的敌人。他多么想有一个人来拍拍他的肩膀,对他说:“我来陪你一起走。”可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他只能一个人孤独地面对所有困难,如果失败了,留给他的,只有死亡
如果说母亲的突然死去帮助李谅祚过早地学会了独立,那么高怀正和毛惟昌的死则标志着李谅祚真正成长起来。从此他卧薪尝胆,小心翼翼地做着消灭没藏讹庞的各项准备工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最终成功了,凭着一己之力一举铲除了专权的没藏讹庞家族。纵观中外历史,没有一个人能在他那个年龄完成这样的壮举
亲政以后的李谅祚也没闲着,他北联辽国,西征吐蕃,东战北宋,壮大了西夏的国威,巩固了李元昊留下的基业,而这所有的一切,他仅仅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做到了。我一直在想,如果李谅祚不是英年早逝,凭他的雄心和抱负,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可惜,历史永远不能假设。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