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上官桀找的第一个人便是桑弘羊。桑弘羊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他也是汉武帝临终前钦点的“托孤五人组”的成员之一
桑弘羊,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善心算,十三岁即入侍宫中。在长安城里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理财家
汉武帝上任后主张武力解决问题,最初十余年中,其财政开支的来源除利用文景以来的财政积蓄外,主要是靠加重各种捐税的征收,如加征口赋、算赋、助边费、商人车船税、六畜税、资产缗钱税等,还卖官鬻爵、发行白鹿皮币、银锡白金币等。然而,随着连年的对外用兵,加上他本人又纵游幸、营宫室,挥霍无度,以致府库空虚,财用不继
为了摆脱财政困境,桑弘羊拟改革经济政策,做了两件最突出的有关“理财”的事,一举摘掉了汉武帝“贫困”的帽子
第一件事是推行盐铁专卖政策
桑弘羊仿照春秋时期齐相管仲的办法,实行“笼盐铁”,也就是盐铁专卖政策,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条
1.鼓励平民从事食盐生产,官府供给他们主要的生产工具,平民生产出来的食盐由政府统一收购,不得私自买卖
2.官府在各地设立盐肆,任命官吏,负责出售食盐
3.在政府无力设置盐肆、进行经营的地方,特许一些小商人进行分销。铁矿的开采、冶炼、锻造也全部由官府控制,产品归官府所有,由官府设置官吏负责销售
4.盐铁的价格都由政府统一规定,以保持价格的稳定
5.任何人不得私自铸铁煮盐,违者没收工具产品,处以重刑
6.在盐铁产地设置盐官和铁官,负责盐铁的生产和收购,在不出产盐铁的地方设置小盐官和铁官,负责盐铁销售,回收废铁。盐铁专卖所得的高额利润全部上交中央政府
应该说这样的政策有点儿类似于现在的“政府出钱,农民种田”,这在当时来说很难得。盐铁专卖政策为西汉政府提供了巨额的收入,尤其是耗费巨大的抗击匈奴、开通西域以及开发西南等项目,一直都是依靠盐铁的收入来支撑的
第二件事就是整顿货币
汉朝初年,国家对钱币的铸造采取放任的政策。当时不但钱的大小、轻重不一,钱币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差悬殊,因而盗铸钱的风气盛行,结果自然出现这样严重的后果:通货膨胀。到了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政府更撤除了禁止私人铸钱的命令,放任大家自由铸钱,因而币制更加混乱。一些豪强和大商人,常常在铜内杂入铅、铁,铸大批的劣钱来牟取暴利。政府虽然一再禁止和打击,但因为有利可图,而且铸钱者又多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物,所以并不能制止私铸的大量劣钱混入市场,破坏社会的正常经济生活
汉武帝上任后,为了整顿财政,曾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整顿过一次货币,但效果不好。当时造了三种货币:一是皮币,用禁苑里养的白鹿皮制成,每个一尺见方,上面还绣上五彩花纹,每个值钱四十万,它是作为诸侯王朝觐皇帝时垫璧的礼品,所以只在上层贵族中流通和使用;另一种是白金,这是用少府库存的银、锡做的合金币,分值钱三千、五百和三百三种;第三种是取消半两钱,改铸三铢钱。还规定,盗铸钱者要处死。这次改革因为品类复杂,币值的规定又不合理,所以不但使用不便,而且一些人纷纷去盗铸比值很大的白金币,所以第二年就放弃了三铢钱而改铸五铢钱。当时虽然因盗铸钱政府抓了数十万人,仍不能制止盗铸劣钱,所以市场和货币仍然比较混乱。总之,一句话:钱的样式太多,假币猖狂
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成立了“打假消费者协会”。桑弘羊任会长,由他负责全权改革和整顿货币
桑弘羊马上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施行的具体方案如下
1.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指定掌管上林苑的水衡都尉下属钟官、技巧、辨铜三官分别负责鼓铸、刻范和原料。这样的好处是使私铸者得不到铸钱的原料。总之,起到的效果是:谨防造假
2.郡国把所铸的旧钱销毁,把铜送到中央
3.废除过去铸的一切钱币,而以上林三官铸的五铢钱为全国唯一通行的货币
事实证明,桑弘羊的币制改革是成功的,他的方案出炉后,效果显而易见。这一政策严厉地打击了“假币”的流通,结果一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二是稳定了市场和流通
这次币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政府的一次创举,它最终将汉朝的币制稳定下来,使汉朝的五铢钱成为质量稳定的钱币,一直流通至隋朝七百余年而通行不废
也正是因为桑弘羊干了两件漂亮的“理财”大实事,自元狩三年(公无前120年)起,桑弘羊的官位像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由大司农丞到大司农再到搜粟都尉,都是主管财政要职的官位。直到最后升为御史中丞,位列三公,权倾朝野。汉武帝临终前把他列为“托孤五人组”的成员,可见对他的重视
“托孤五人组”一开始还是很融洽,霍光果断,金日磾仁和,上官桀老练,田千秋善良,桑弘羊大气。但没过多久,金日磾就英年早逝,使得“托孤五人组”变成了四人组。而四人组中,原本关系最铁的霍光和上官桀因为“志不同”而变成了“道不合”。于是四人帮中就分裂成两派了。鉴于田千秋是个安分守己的老实人,他只在其位,不谋其权,宫中的这些尔虞我诈的事,最好别找他,找了他也是白找。于是桑弘羊的立场就至关重要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上官桀首先想要拉拢的人便是他。上官桀原本以为搞定桑弘羊得花不少力气,但没想到,他们两个也是一个有情,一个有意,两人一谈就拢了。马上就站成了一条线,达成如下共识:共同对付霍光
当然,桑弘羊“投靠”上官桀是有原因的,霍光抢了他的饭碗,事情缘由起于一场《盐铁论》的会议。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