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报复

5、报复 前半生让过两次皇位的李旦,如今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等人的帮助下,又重新荣登大典,这是李旦万万没有想到的。当他被群臣簇拥着坐上那个宝座时,李旦的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和哥哥李显一样,李旦也是一生当过两次皇帝,只是他这个皇帝是被人推上去的,而他却是那种生性恬淡,超然物外的那种人。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这个皇帝当的确实有些老猪进篱笆——进退两难
不过再苦再难,眼下既然已经坐在这个宝座上了,该干的事儿还是必须要干的。除了论功行赏,该平反的平反,该追赠的追赠之外,李旦心中思考最多的,就是立嗣问题
因为此时48岁的他已经不再年轻
对于立嗣这个问题,李旦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长子宋王李成器,另一个就是拥有复立自己之功的三子李隆基,究竟该立谁李旦有些举旗不定
就在李旦犹豫的时候,李成器忽然上了一早奏疏,明确表示要将太子之位让给弟弟李隆基。他的理由很简单,国家安定时要遵循立嫡立长的原则,而在国家危难之时,则要拥立功勋卓著的人,而李隆基具有兴复李唐社稷之功,所以应该由他做太子
而李隆基也随即上疏表示哥哥李成器应该做太子
最终,李旦决定立功勋卓著的李隆基为太子
从唐高祖李渊一直到武则天,立嗣问题始终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甚至是兵戎相见。而如今我们终于看到了互相谦让的场面出现。在很多人看来歌俩的互相谦让有作秀和表演的嫌疑。但我要说,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和心理状态,互相谦让总比兵戎相见要很多
事实上,李隆基做了太子之后,以至于到做了皇帝,始终和他的兄弟们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这在充满尔虞我诈、政治利益纷争的皇族中确实是不多见的
亲情,无论是你的身份高低贵贱,终究不能缺少,亘古不变
李旦做的皇帝,李隆基做了太子,这标志着经历了诸多政治斗争之后,李唐又重新恢复了正统,但有时候正统这个词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而远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的李重福此时就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作为李显的次子,由于在神龙年间得罪了韦皇后,所以被贬为均州刺史,虽然远离了朝廷的政治斗争,但这几年李重福过的并不快乐
早在景龙三年,李显和韦皇后祭祀南郊,宣布大赦天下的时候,唯一没有得到赦免的就是李重福。为此李重福的心里十分不舒服,他曾经上书给自己的父亲,请求回到长安,回到阔别已久的亲人身边,奏疏的言辞不可谓不恳切,但递上去之后,却杳无音信
李重福每天都在均州盼望着父亲能够一纸诏书将自己召回长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的绝望了,他预料自己此生可能永远再也回不到长安了,但他的心中并不怨恨自己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父亲是个性格懦弱的人,在父亲身边左右一切的是那个妖媚的韦皇后
自此开始,李重福的心中对韦皇后充满了极度的怨恨之情,而恰在此时一个人的到来点燃了李重福那胸中复仇的火焰
这个人的名字叫郑愔
郑愔是个毫无原则的人,时任吏部侍郎,一生以拥有荣华富贵为目标,最初是依靠来俊臣而进入仕途,来俊臣死后,他投靠了张易之;张易之死后他投靠了韦皇后,后来因为卷进了一起受贿案件,被贬为江州司马,所以他对韦皇后又开始恨之入骨
充满仇恨之心的郑愔在前往江州,半路路过均州时特意拜访了李重福,于是两个同样有怨恨之心的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他们相约,如果时机成熟就起兵打进长安,诛灭韦皇后
可是上天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不久之后李隆基发动政变,韦皇后被诛杀,叔父李旦即位,而且李重福得到了调令,前往集州(今四川省南江县)担任刺史
与上一次请求回长安的奏疏杳无音信相比,这一次李重福可以说失落至极
因为此时的朝廷已经是叔父一脉的人掌控,作为一个已经被贬黜多年的人,谁也不会顾及他的感受,此时李重福刚刚升腾起的复仇火焰,随着韦皇后的死,又渐渐熄灭了
失望至极的李重福每天用酒来麻醉自己的神经,在他看来,或许一生将定格在集州
而恰在这时,一个叫张灵均的洛阳人来到了李重福的身边,如果说先前的郑愔是点燃了刘重福复仇韦皇后的火焰,那么张灵均的到来,则燃起了李重福争夺皇位的野心
张灵均劝李重福,说大王是先帝的儿子,现在韦皇后已死,长安那边应该迎接大王回去即位,相王李旦虽然有诛灭韦皇后的功劳,但也不应该越次位做皇帝,现在相王在长安登基已成事实,但洛阳的百姓可都盼着大王的到来,所以大王应该前往洛阳,杀掉洛阳留守,就会掌握那里的兵权,到时候向西可以进兵长安,向东可以占据黄河以北,最次也能与长安形成对峙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洛阳人张灵均是个什么来历,但分析他对李重福所说的话,只能用两个字来评价:扯淡
或许张灵均本来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投机分子,但问题的关键是李重福听完后,确实很兴奋。事实上,张灵均利用了李重福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李重福的身份
一个已经死去的皇帝的儿子,一个由于客观环境的局限而将自己的权势欲掩盖于胸的皇子,在听到张灵均这样极富有煽动性的话语后,内心怎么可能还会稳如磐石
终于,在利益的驱动下,三十岁的李重福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对抗这不公的命运
随即他便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他让张灵均到江州和郑愔取得联系,让郑愔秘密到洛阳接应自己,而他自己则挑选了很多勇士跟着自己前往洛阳,当然在临走之前,他并没有忘记伪造一份畅通无阻的政府文书
在做好一切准备后,李重福踏上了他实现夺取皇位的道路,而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不归之路。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