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玉

美人如玉 李德明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虽然与宋朝签订了和平协议,在名义上表示臣服,但是要他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按照协议办,实在比较难。所以在双方议和后,他仍然经常与宋朝搞摩擦,钻和平协议的空子,占点儿小便宜。而和平的来之不易也使软弱的宋真宗不愿因为这些小事与李德明翻脸,恰恰相反,他不停地给李德明加官进爵,想以此来笼络李德明,使其不生叛逆之心
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李德明的雄心越来越大,宋朝赐给他再多的官爵,他也永远只是个臣子,可他想要做的,是皇帝
相比而言,辽国在给李德明的名号方面就显得大方多了,早在李继迁时代,辽国就曾经封李继迁为夏国王,李德明即位后,辽国又再一次封他为夏国王。从某种程度上讲,辽国对于李德明建国称帝是默许甚至是纵容的
在辽圣宗眼里,李德明的那些土地和人民原本就不是他的,只要李德明能向他称臣,不侵犯他的利益,李德明想称帝就让他称去吧
辽国这样的态度正是李德明想要的,他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自己建国称帝的准备工作
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春二月,李德明从夏州到鏊子山,史书上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大辇方舆、卤簿仪卫,一如中国帝制
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李德明又追认自己的父亲为“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光孝皇帝”,庙号武宗
宋天禧四年(1020年)冬十一月,李德明在怀远县(今宁夏银川)筑城,取其名为兴州,定为国都
需要跟大家说明的是,李德明此次定都是一件比较大的事情,对后来西夏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之前我在讲李继迁迁都西平府(即为原灵州)的时候,向大家详细分析了迁都西平府的意义和作用,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迁都西平府产生了很积极的作用,是极其必要的
那么,既然以西平府为都城很有作用,李德明为什么又要迁都于怀远呢
因为相比而言,怀远比西平府更适合作为都城
对于这一点,李德明他们看得很清楚,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西平土俗淳厚,然地居四塞,我可以往,彼可以来。不若怀远,西北有贺兰之固,黄河绕其东南,西平为其障蔽,形势利便,洵万世之业也
就这样,李德明缓慢而又坚定地为自己建国称帝铺路,一旦时机成熟,中国的西北将会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
当初李德明命凉州守将苏守信截断甘州回鹘向宋朝进贡的道路,或许仅仅是出于泄愤的目的,没想到这一举措到后来居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苏守信有七千多兵士,战马五千匹,真可谓是兵强马壮,如此强大的武装力量使得吐蕃人被打压得老老实实,不敢有什么闹事的念头,回鹘人的下场更惨,苏守信忠实地履行了李德明的命令,回鹘人到中原向宋朝进贡的道路全被阻断了,这相当于割断了回鹘与中原宋朝的所有联系,回鹘人叫苦不迭
事实上不论是党项人、回鹘人还是吐蕃人,他们频繁地向宋朝进贡绝不仅仅是仰慕中原文化或者说为了几个可有可无的官位,少数民族向来都比较实在,他们更看重的是宋朝给予他们的赏赐,以及把使者带到中原的土特产卖掉后所带来的可观收益
现在苏守信用实际行动告诉回鹘人,此路不通
此路不通,又别无他途,回鹘人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曾经带给他们大量财富的进贡道路,郁闷不已
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的冬天,这种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因为苏守信死了
苏守信死了以后,他的儿子罗麻未经李德明的任命和部众的推举就自己继承了父亲的职位
这下算是捅了马蜂窝,苏守信原来的部下皆愤愤不平:你罗麻既没有上面的任命,又没有战功,就因为你是苏守信的儿子就想继承你父亲的职位,凭什么
部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罗麻年纪轻,资历浅,对于这种事情解决不了,凉州一时大乱
这种情况使甘州回鹘发现了机会,甘州可汗夜落纥乘机于十一月派兵进攻凉州
部众不服,罗麻自然难以组织有效的抵抗,凉州被回鹘兵轻易攻下,罗麻弃城而逃
罗麻逃入沙漠后,派人向李德明求援,同时暗中派人到凉州,约他旧时的部下作为内应,这样李德明大军攻城的时候,里应外合,就能一举把凉州拿下了
回鹘人之前把李德明打了个够呛,现在又把凉州攻下,估计李德明绝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他们也开始考虑应对之策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回鹘人深刻践行了这一原则:他们与六谷的吐蕃人结成了同盟,准备一起抵抗李德明即将发动的进攻
同盟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李德明的大军最终还是没能攻下凉州,无功而返
李德明攻不下凉州,一肚子火没处发,就又找上了甘州回鹘的麻烦,他得知甘州贡使要到京师去,便派人又去抢了一把,再次获得些许的心理平衡
宋天禧二年(1018年)秋七月,吐蕃别种可汗并里尊想要朝贡契丹,因为路途遥远,一时走不到,辽圣宗就下了道谕旨,让他借道夏州。并里尊就派人到李德明那儿请求借道
按说有了辽圣宗的旨意,人家又派人来请求,李德明怎么说也该答应,可李德明估计是太讨厌吐蕃人了,也不管此吐蕃非彼吐蕃,并里尊也并不是厮铎督,直接就给拒绝了
并里尊没法借道,就以这个理由不去朝贡辽国了,这下辽圣宗火了:好你个李德明,我大辽朝威震四海,四夷皆服,你居然敢阻止别人向我朝贡
辽圣宗决定好好教训一下李德明,便亲率五十万大军,以打猎为名,进攻李德明
李德明既然敢阻拦吐蕃的贡使,那他对自己的实力自然也是很有信心的。他也亲自点集大军,率兵抵抗,竟然将辽圣宗的五十万大军击败
不过李德明虽然打败了辽国军队,却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他深知辽国军力的强大,如果辽圣宗再一次率大军前来,自己能不能守住还是个未知数呢
有了这样的觉悟,李德明便下令严守边境,点集兵马,防备辽国
辽圣宗估计是之前被党项军队强大的战斗力震撼了,李德明这种纯防御性的举动居然被他理解成一种进攻信号。他不想和李德明彻底闹翻,毕竟到现在为止双方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利益冲突。于是他给李德明下了道谕旨,想与其讲和
大国主动与小国讲和,这倒是难得一见的奇事
有了这么大一个台阶可下,李德明要是不同意,那就纯属找死了,他请求仍像之前那样以臣子的身份向辽国进贡,双方又恢复了和平,辽圣宗还封李德明为大夏国王
此事也暂告一段落。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