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的妥协

宋神宗的妥协 秉常死,其子李乾顺即位,是为夏崇宗
当年梁太后为监视秉常,把梁乙埋的女儿嫁给秉常当了皇后,这乾顺就是秉常与梁皇后的长子
乾顺即位的时候只有三岁,梁皇后以昭简文穆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史称小梁太后
小梁太后和他哥一个是皇太后,一个是国相,把持了朝政,西夏进入了第三次皇帝年幼、外戚专权的时代
连续三朝外戚专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也只有在西夏这样特殊的国情(皇帝接连英年早逝,而母党又比较强势)下才会发生这种情况
前面说过,梁太后死的时候,梁乞逋与仁多家族分掌兵马,互相抗衡,谁也不把对方放在眼里。现在的梁乞逋和以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妹妹是皇后,外甥是皇帝,他自己是国相,自然是天不怕地不怕了,仁多家族哪里能和他相比?现在的他该考虑如何反攻倒算了
西夏天仪治平二年(宋元祐二年,1087年)七月,梁乞逋以乾顺的名义命令仁多保忠率军进攻宋泾原路
仁多保忠是仁多零丁的侄子,仁多零丁死后,他就接过了仁多零丁的担子,成为仁多家族的领导者
那个时候的仁多保忠好歹还能跟梁乞逋抗衡一下,现在小皇帝都被梁乞逋抓在手中用来对自己发号施令了,他也只好服一下软,乖乖听命了,不然如果现在被梁乞逋抓到一丁点把柄,那苦日子肯定紧接着就来了。所以接到命令的仁多保忠没有犹豫,立刻率领部队出发了
不过,执行命令归执行命令,真要仁多保忠替梁乞逋卖命,那是不可能的。仁多保忠刚进入宋朝境内,听说刘昌祚已经领军来对付自己了,就立即下令停止进军,就地安营扎寨,第二天就撤回去了,这次就权当是搞了个宋朝一日游
梁乞逋可不是这么轻易就能糊弄的,他发现仁多保忠跟他搞形式主义,心里自然不爽。九月,他再次命令仁多保忠率兵十万攻宋
梁乞逋如此较真,仁多保忠也只有玩真的了。他率领十万大军进入宋境,把镇戎军围了起来
镇戎军知军张之谏看到漫山遍野的西夏大军,哪里还敢主动出击?他只能老老实实龟缩在城中,期盼着援军赶快到来。偏偏这个时候刘昌祚生了重病,没法率军御敌,泾原路没了主心骨,其他将领看到夏军势大,领军救援无疑等于送死,所以都选择了沉默
围住镇戎军后,仁多保忠没有立即攻城。夏军本来就不善攻城,完全没有必要做无谓的牺牲(在这一点上,他比他叔叔仁多零丁强多了),再说攻宋也并非他的本意,这次既然还是替梁乞逋作嫁衣,就更不需要玩命了,意思一下也就行了。他命令士兵分头行动,收割庄稼,抢掠人口,焚烧民居,总之,能捞到点好处回去复命就行
夏军如此嚣张,把庆州知州范纯粹急坏了:如此下去,如何是好
说起这范纯粹,倒也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之子。想当年范仲淹在陕西对付李元昊的时候,那可是战功卓著,当时宋军中甚至流传这么一句话:“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可见范仲淹名气之大。没想到多年之后,范纯粹又来继承他老爹的衣钵,继续与西夏人斗智斗勇了
虽说仁多保忠进攻的是泾原路,跟范纯粹所在的环庆路没多大关系,打了败仗也不关他的事,可范纯粹是个比较纯粹的人,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仁多保忠如此放肆。他当即命令曲珍领兵出环州,深入夏境搞破坏,给西夏人来个围魏救赵
曲珍得到命令后立即率军出发,一路上马不停蹄、日夜狂奔,赶到西夏的曲律山后,就开始大搞破坏,烧杀抢掠,一时给西夏人造成了很大的恐慌
还在镇戎军收割庄稼的仁多保忠听说宋军在自己的地盘上搞破坏,也没法淡定了。曲珍这人他虽然谈不上了解,多少还是知道一些。这人可是个狠角色,如果听任他这么闹下去,那损失就大了去了。仁多保忠决定赶紧撤军,先回去把曲珍赶走再说
可是绝不能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撤,不然城内的宋军看到自己撤退,势必会出来追击,到时候自己又要忙着对付追兵,肯定没法安心撤,所以必须想个万全的办法
很快仁多保忠就有了主意,他命令部下在己方的营寨里照常生火,不要露出要撤兵的任何迹象,然后乘着夜色悄悄把大军全部撤退走
果然不出仁多保忠所料,城内的宋军原本就是打算趁夏军撤退的时候追击的,可惜仁多保忠早有准备,等宋军发现情况不对劲,打算采取行动的时候,夏军早就撤走了,于是追击之事只好作罢
仁多保忠虽然撤得及时,可等他赶回去后,曲珍早就捡够了便宜,撤了。没能赶上收拾宋军,仁多保忠索性直接回去复命,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宋战役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结束了
在对宋用兵的积极性方面,梁乞逋可以说是他爹梁乙埋的2.0版本,此次仁多保忠的十万大军不胜而回让他极为不满,可名义上人家仁多保忠是为了对付入侵的宋军才不得不回师的,梁乞逋根本找不到啥借口来惩治仁多保忠
没法收拾不尽力作战的仁多保忠,梁乞逋只好再想别的办法了,之后的他,要么派信得过的人领兵出征,要么就干脆自己亲自去,他甚至还多次联络吐蕃一起攻宋,积极得不得了
积极归积极,效果却很有限。西夏之后的几次出兵大多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有时候甚至还会吃败仗。原因很简单,西夏军队虽然作战强悍,可也禁不住如此频繁的征伐,战斗力要打折扣。另一方面,此时担任宋朝西北边防的都是一干猛人,例如种谊(种世衡幼子,种谔之弟,有将才,时人谓:“得谊,胜精兵三十万”)、姚兕、范纯粹,等等,要想在这些人身上占便宜,实在比较难
既然打不了胜仗,按说就该老实一点,低调一点,毕竟带兵打仗那么多次,一直打不赢,自己都该不好意思了。可梁乞逋的脸皮实在不是一般的厚,他不仅没有一点愧疚之心,反而越来越嚣张。为了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权势,他把自己的兄弟子侄都封了官,个个手握重兵。大臣中要是有人敢公开反对他,肯定逃不过被迫害的命运,甚至还会有性命之忧
梁乞逋这么做无异于自掘坟墓,这也预示了他后来悲惨的命运
事实上,现在的梁氏组合与之前的梁氏组合有很大的不同,从一开始梁乞逋与小梁太后就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并非铁板一块。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西夏天仪治平二年(1088年)一月和第二年三月,两次出现天象异常,群臣借此趁机劝梁乞逋和小梁太后停止用兵,让民众休养生息,梁乞逋的反应是“不听”,而小梁太后的反应却是“善之”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要知道,这个时候梁乞逋与小梁太后的合作才刚刚开始
被权势冲昏了头脑的梁乞逋自然不会注意这样的细节,他依然我行我素,一副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样子,对宋朝的进攻也越来越频繁。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