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打击一大片

3、打击一大片 该来的终究会来,这句话放在长孙无忌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就在长孙无忌想彻底收敛自己的时候,洛阳人李奉节状告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结党营私,对于大臣们结党的事情,历来都是皇帝最头痛的问题,不过皇帝都是发现一个,处理一个。这一次李治派出许敬宗和辛茂将进行调查
就在许敬宗刚一介入的时候,韦季方同志一下子就孬了,这位仁兄二话不说,上来就给许大人来个下马威,具体做法是——自杀!由于救助及时,在鬼门关艰难逛了一回的韦季方终于重返人间
这下激怒了许敬宗
我还没审你,就想死!你死了我岂不要背上审讯不利的黑锅,皇帝老子岂能饶了我?所以一气之下,许敬宗诬告韦季方和长孙无忌勾结企图谋反,事情不幸败露,所以想自杀以了断
很长时间以来,许敬宗对于长孙无忌的那顿训斥始终耿耿于怀,一直在寻找机会来报复长孙无忌,正所谓“小人报仇、百年不晚”,现在韦季方给了他这样的机会,许敬宗岂能错过?不过许大人的想象力也实在高超,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居然被他说的有模有样,相信许大人如果生在当下,一定是个出色的编剧
本章开头已经点出了长孙无忌的结局,但处理长孙无忌究竟是出于李治的本心,还是受到了许敬宗的蛊惑,从史书上记载来看,貌似是李治最终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仔细分析,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我们先来看看史料的记载,在处理长孙无忌之前,许敬宗在两天之内和李治有两次对话
许敬宗报告李治说长孙无忌有谋反的企图,李治大吃一惊,说道:“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舅舅心里不痛快是可能的,哪里会谋反啊?
许敬宗:臣已经调查清楚,就是这种情况,谋反证据确凿,如果陛下还是怀疑,恐怕对国家不利啊
李治:我家不幸,亲戚间总有人有异志,前些年高阳公主和房遗爱想谋反,现在舅舅又这样,我真的很惭愧,如果真是如此,我该怎么办
许敬宗:房遗爱乳臭未干,和一个女子谋反怎么会成功呢?而长孙无忌则不同,他和先帝共同得取天下,当了三十年的宰相,天下人没有不佩服的,如果他要是开始行动,估计没有人能阻挡他,幸好被我们及时发现,我真担心他了解实情后,提前开始谋反,那样就麻烦了。希望陛下赶快做出决定
第一次的对话到此结束,结果是李治没有做出决定,让许敬宗更加详细的审查此案
接下来看看君臣第二次的对话
按照李治的旨意,许敬宗经过连夜审讯,第二天继续向皇帝汇报
许敬宗:臣再一次审问了韦季方,臣问他长孙无忌为什么要谋反,他说韩瑗曾经告诉过长孙无忌,他们曾经劝说立梁王李忠为太子(高宗长子,后宫刘氏所生),后来梁王被废了,皇上怀疑长孙无忌,所以将您的儿子流放。从那以后,长孙无忌就开始提防朝廷,再后来韩瑗、来济全都被贬,他觉得自己很可能也会和他们一样,所以和韦季方案中计划谋反
李治:看来舅舅果然想谋反,但是朕觉不忍心杀了他,不然后代人会怎么评价我啊
许敬宗:陛下想一想,薄昭是是汉文帝的舅舅,只是杀了个人,汉文帝就率领百官逼他自杀,到现在人们都说汉文帝是明君,长孙无忌所犯的最比薄昭严重很多,希望陛下赶快做决定,长孙无忌属于王莽、司马懿之类的奸雄,臣担心变乱马上就要发生,那时候皇上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最终的结果是,李治再没有和长孙无忌对证的情况下,下令剥夺他的官职,流放黔州
至此长孙无忌的政治生命彻底结束
我之所以将君臣的对话详细的列出来,是因为千百年来很多人都将长孙无忌最终被流放的黑锅让许敬宗来背,认为是许敬宗欺骗了皇帝,最终导致长孙无忌的悲惨下场
但是分析李治和许敬宗的两次对话,我想说的是让许敬宗被黑锅,实在有些冤枉他了
设想一下,长孙无忌如果真的犯有谋犯罪,难道仅仅是被判流放?而且李治为什么不和长孙无忌进行对证?在君臣二人第一天的对话中,许敬宗已经说了长孙无忌要谋反,李治为什么还要他进行详细的调查
从上述的疑点来看,我认为长孙无忌最终被流放是李治一手导演的
在我看来,君臣第一天的对话,许敬宗虽然说明长孙无忌想谋反,给了皇帝处理长孙无忌很好的机会,但是并没有点出长孙无忌谋反的动机是什么。如果李治冒然处理长孙无忌,会在朝廷引起很大的争议,毕竟长孙无忌是个特殊的人物,红了这么多年,名声尚在
所以李治让许敬宗继续调查,而真实动机并不是他下不了决心,而是要让许敬宗必须把事情办的严丝合缝,许敬宗是个精明人,一下子明白了皇帝的意图,所以第二天的对话他把梁王李忠拉了进来,进行步步推演,特别强调长孙无忌谋反的计划性和可行性,所以李治认为可以定案
两天的对话,前后对比一下,并不是要给长孙无忌增加多少罪名,关键是要自圆其说,不能引起非议。而许敬宗则充当了李治处理长孙无忌的铺路石,因为有些话皇帝是不能直接说的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李治已经下定决心从长孙无忌手中夺回权力,没有这个大前提,即使一百个许敬宗也没有用
长孙无忌被贬黔州后,李治并没有就此饶过他,三个月后在他的授意下,许敬宗派出中书舍人袁公瑜前往黔州逼长孙无忌自杀,于是出现了本章开头的一幕
从开国功臣到托孤重臣再到最后的悲惨结局,长孙无忌的一生像坐过山车一样,经历着大起大落,从炙手可热的朝廷红人到悬梁自尽的凄惨下场,没有人能彻底了解他将脖子伸进白绫的一霎那的感觉
对国家而言,长孙无忌其实是个合格的忠臣,但他同时也是个极端自私的人,有人说长孙无忌被人诬陷,死的冤枉,单从结果来看确实是这样。但他诬陷李恪、薛万彻的时候可曾想到这些人会是什么感受
李恪临死时的诅咒,或许在长孙无忌临死时内心深处也会有吧
长孙无忌死了,对于大唐王朝来讲,并仅仅是他个人灰飞烟灭,他的死其实是个标志,因为自此之后,贞观功臣派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只有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大唐王朝在新贵们的不断涌现下继续向前!
第三章 开疆拓土 大唐帝国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和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天地,这句话并不是吹牛,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帝国的疆域达到了290年历史的极致,东至朝鲜半岛,北抵外蒙以北,西达中亚附近,南到南海疆域
可以说朝廷内部的权利斗争,并没有影响帝国开疆拓土的步伐,本章我们将暂时离开那宫廷斗争的隐讳莫测,去领略一下千军万马的箭雨齐发,聆听名将们的仗剑长啸!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