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张大吉

关张大吉 赵高串通胡亥夺下皇位后,朝中虽然该杀的杀了,不该杀的也杀了,但在他眼里还有一根“刺”必须要拔。这根“刺”便是李斯
此番胡亥能顺利当上皇帝,多亏了李斯相助,胡亥自然对他也格外看重。然而一山不容二虎。赵高待时机一成熟,就利用皇帝对他的信任,把刀子开向了李斯。可怜的李斯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被赵高的组合拳击倒
李斯一定会后悔的,当年他居于宰相之职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辉煌?如果他那时能急流勇退,就不会有今日之灭门之灾了。退一步来说,他即使选择了拥苏派,凭公子扶苏的为人和蒙恬的正直,他也不会落到这种凄惨的地步
李斯是冤死的,在狱中屈打成招,然后赵高拿着他画押的“罪证”放到胡亥面前。胡亥只得痛苦地下了“立处斩”的命令
被斩的那天,咸阳城的百姓们泪如雨下,他们都知道,朝廷现在唯一一个还算正直的清官就这样走了。据说那一天的雨下个不停,导致黄河的水泛滥成灾,也许老天也在为李斯鸣不平吧
没了李斯,赵高的权力一手遮天,他说一谁敢说二?连秦二世胡亥也不例外
为了证实自己的权威,顺便试探一下自己在群臣中的地位,聪明绝顶的赵高打出了一张诡异的牌
一天上朝,他牵着一头鹿就往皇宫里闯,卫士们自然谁也不敢阻拦,谁也不敢询问
见了胡亥后,他便说自己牵的是一匹马。胡亥也不是好糊弄的,就问群臣到底是鹿是马,结果毫无悬念,大部分人都说是马
“嗯,这明明是一匹马嘛。”胡亥揉了揉眼睛最后无奈地下结论了。“皇帝英明。”赵高说这话时,一双刀子般的眼睛早已扫视了一遍那些说是鹿的人。连皇帝都说这是马了,你们居然敢说是鹿,太没有眼光了,还是收拾行李回家吧
就这样,待那批指鹿说鹿的人走后,朝廷只剩下指鹿为马的人了。从此,赵高一手遮天,在朝中打造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
朝廷腐败如斯,天下百姓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
救世主,你在哪里?
第四章 吹响革命的号角 斩杀白蛇 从秦始皇到秦二世,皇帝变了,但刘邦还是一样,还坚守在他的老岗位上,继续做他小小的亭长
只是光阴荏苒中,他不知不觉中已迎来了第三十八个春秋。都说十八是花一样的年华,二十八正值壮年,三十八就是一个立业展宏图的关键时期。现在很多人都说,如果一个人四十以下还没有什么成就,那么他这一辈子注定平庸地碌碌无为过一生
当然,这话虽然有点偏颇,但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个事实,要想创业,就必须趁年轻的时候。当然,已近不惑之年的刘邦的确不小了。好在这个赤龙出身的人物,这一年终于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事情是这样的。这一年秋天,沛县县令交给刘邦一个任务
大家也知道秦始皇前半生喜欢打仗,后半生打下江山后就迷上了建筑业。先是修万里长城,然后是阿房宫。每样工程都是巨大得令人叹为观止。但在前面我还漏说了一件很重要的工程——骊山陵墓
这是我故意漏的,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这里来说更合适些
秦始皇生前不断寻不老仙丹的同时,也考虑到了自己的未来。于是,他在营建那两项大工程的同时,又添加了一项超级工程,在骊山为他自己建一座豪华的陵墓。如果是建一座一般的陵墓那倒也罢了,问题是秦始皇有自己宏伟的想法。他想他死后能继续在阴曹地府做皇帝,因此,与其说修建陵墓,不如说建一座其大无比的地下皇宫
我们今天从已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可以看到,那样宏伟的工程,真不知道流了多少民工的血和汗。据史书上记载,光修陵墓的人就超过上百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秦始皇没有料到自己会这样短命,工程还没有竣工就挥一挥衣袖到阎王那里报到去了
胡亥走马上任后,继承和发扬了父皇的“革命精神”,发誓一定要把骊山陵墓工程进行到底。于是,不断有人被强行拉去骊山服役。沛县自然也不例外
又有苦差事了,刘邦就在这时出场了
县令交给刘邦的任务是押着数百名劳役和囚犯前往骊山服役。刘邦自当上亭长后,好事轮不到,这些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倒是常有。既然是县令交代下来的事,他自然不能推托了,于是回家辞别了父母和妻儿
这里顺便提一下,吕公的宝贝女儿自嫁给刘邦后,由于刘邦上无片瓦下无块砖,只能把老婆接到老家,和父母一起住。从此,这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摇身一变,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养猪喂鸡,插秧种田,无所不干,倒成了一个多能手
看来刘邦还真是有点本事啊,不但骗了个富豪的女儿做老婆,还能把她驯服得如此服服帖帖任劳任怨,三个字:不简单
一路上,刘邦对这一群面黄肌瘦的囚犯颇感同情。因此,他看管得就比较松懈了,就在这时,有的人开始逃了。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并没有对他们采取什么严格的措施。对他来说,联想到自己离别时父母妻儿那悲凉劲就心里很不是滋味。是啊,连自己都这样了,那么这些被强押去服役的人家人又会是怎么样的想法呢
随后的事很简单,过了几天,数百人差不多逃了一大半
秦朝的规定很严格,押去服役的人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少一个人都要想很多办法费很多口舌才能“蒙混过关”。现在一下子少了几十个人,不但交不了差,恐怕还要用刀试一下你有几个头
“你们都走吧。”刘邦手一挥,对剩下的众人说,然后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良久,当他睁开眼时,发现众人并没有走。其实他心里很清楚,大伙不走,除了感激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想逃也没地方可逃。回去一样又要被抓来服役,而且这样还会牵连到家人。天下之大,竟没有立身藏命之处,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如此
然而,事到如今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刘邦劝大伙还是先躲躲。然而就算是躲,大伙也铁了心非要跟刘邦在一起。就在他们躲之前,刘邦还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斩了一条大白蛇
有人说前面有一条好大的白蛇挡住了去路。只见他大喝一声,提着三尺剑就那么轻飘飘地一挥,那蛇便一动也不动了。众人再一看,那条大蛇早已被斩断成两段了
据说,那天晚上,有人在蛇死的地方碰到一老太太在哭,就问是怎么回事。那老太太说她儿子是白帝,刚刚被赤帝斩成两段了
这段插曲的真伪如何,马德庸的一段话倒是一个不错的注解
“既然天与君王之间有心灵感应的,那么心灵感应就应该有规律可循,于是古代的大贤人或者大闲人们开始琢磨,他们的原则是:洞察这一个规律,并将之理论化,如果没有这么一个规律,那就杜撰一个来……
就这样,刘邦带领这帮难兄难弟一起躲进了深山里,从此开始了逃亡的生活。即使这样,刘邦当时还是没有反的思想,他当时的想法只是“明哲保身”、“苛求活命”而已。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