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朝堂对峙_1

4、朝堂对峙 魏元忠的刚正不阿闻名天下,自从张昌宗导演的那场朝堂闹剧之后,魏元忠便被贬离京城,在高要担任县尉长达五年之久
由于资历显赫、刚正不阿,李显即位的第二天便重新启用魏元忠,任命为卫尉卿、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又升为兵部尚书,知政事。再后来又升为中书令,加授光禄大夫,累封齐国公,监修国史
这一连串的官职,足见李显对魏元忠的器重。可是一生经历宦海沉浮的魏元忠,此时的心境已经不复当年,曾经那个公正严明的典范魏元忠已经远去,取而代之却是一个依附权贵、赏罚不明的魏元忠,将金钱看的无比重要的人。或许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老年的魏元忠将富贵视为人生第一大需求
很多人对于魏元忠的选择嗤之以鼻,但在我看来,我虽然不赞同他晚年的选择,但我却理解他,因为在这个充满诸多诱惑,人心叵测的世界中,身居高位者能够一生保持清正廉明的人实在不多,而魏元忠基本上做到了
和酷吏做斗争,与面首相抗衡,仅是被贬那几次,就足够在中国的版图上转个半圈,而晚年的他实在太累了,他只想寻求一个安稳的环境,真正的享受一下什么叫快乐
魏元忠的追求其实不过分,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至少应该坚持一两件事儿,而魏元忠的一生却坚持了太多太多,太久太久
他真的累了,所以我们不必苛求他
但一生劳累的魏元忠依然没能摆脱宿命,在他即将安享天年时,潜在的对手已经悄悄逼近,因为他的儿子在不久前曾经卷进了李重俊事件之中
顺便说一句,李重俊起兵时,魏元忠的儿子魏升在李重俊经过肃章门时,正好和他撞个正着,魏升在没有弄清事情的原委情况下,被李重俊忽悠着一起参与了政变
就是因为这件事儿,让年老的魏元忠再一次体验了被人弹劾的滋味儿
李重俊政变失败后,李显曾经调查过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得知魏元忠并不知情后,并没有为难他,只是关押了几天,然后无罪释放官复原职
这件事情本来到此为止,直到韦皇后和宗楚客盯上魏元忠,事态又继续扩大
先是景龙元年(707年)六月,宗楚客和太府卿纪处讷联合上疏,说魏元忠参与太子谋反,请夷其三族
李显没理会
宗楚客第一次吃了闭门羹并不甘心,接着卷土重来,命人继续上疏弹劾魏元忠,相比上次而言这次的言辞更加激烈,不仅重申魏元忠的“恶行”,而且举出当年侯君集的事例,说房遗爱、薛万彻、李佑等人贵为皇亲国戚,太宗皇帝依然大义灭亲,而魏元忠既没有侯君集那样的大功,又非皇亲国戚,所以应该立即问罪
奏疏递上去,这次李显有了反应,将魏元忠贬为渠州(今四川省渠县)司马
宗楚客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但事情的结果,远没达到他内心的期望值,因为他知道魏元忠这辈子没少到祖国各地旅游,今天走了,也许明天还会回来
而唯一能够让魏元忠彻底不回来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置其于死地
下定决心的宗楚客继续锲而不舍,在魏元忠即将前往渠州的时候,第三道弹劾奏章上到李显那里,这次又出了新花样:魏元忠已是大逆不道之人,不应该再让他到渠州上任
这种没完没了的弹劾奏章,李显自从当上皇帝后,不知看了多少封,对于宗楚客苍蝇式的嗡嗡嗡,李显实在有些厌烦,所以这次没有理会
要说宗楚客不依靠外戚身份能跻身朝廷宰相之列,绝非等闲之辈,他那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决心,仅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挑出大拇指,但聪明的宗楚客此时并没有仔细想一个问题,那就是李显为什么不像对待张柬之那样,将魏元忠置于死地
事实上,在此之后,宗楚客又接连两次指使人上疏弹劾魏元忠,而尤其以第二次的言辞最具杀伤力,他说当年则天太后病重期间,狄仁杰曾经请求让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显监国,但这个建议却遭到了魏元忠的反对,显然从那个时候开始魏元忠就心怀不轨,所以其罪当诛
而让宗楚客失望的是,这么狠的话在李显听起来丝毫不为所动,他为魏元忠辩解说,那个时候狄仁杰可能是想讨好我,魏元忠在那个环境下,做法并无不妥
最终,魏元忠被改贬为务川(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尉,当他走到重庆涪陵时,不幸病逝,终年73岁
对于韦皇后和宗楚客来讲,魏元忠总算是不会再回来了,但他们的心中始终存有遗憾,因为他们陷害魏元忠,想要置其于死地的计划终究没有实现,那么我们接着回到上边提出的那个问题
李显为什么不杀魏元忠
从李显对待张柬之、李重俊等人来看,他虽然性格软弱,但对待潜在的敌人丝毫不手软,站在李显的角度来看,宗楚客显然是自己人,而且魏元忠的儿子参与了李重俊的政变,自古以来对于宫廷政变这种事儿,皇帝都是本着小事化大的原则进行处理,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所以当宗楚客不断上疏弹劾魏元忠的时候,李显如果杀掉魏元忠似乎也和情理
但他终究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而李显又不是慈善家,所以在我看来,李显不杀魏元忠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个秘密只有李显自己知道
只因为魏元忠特殊的身份
众所周知,武瞾在世时魏元忠和狄仁杰一样,拥护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显,可以说是太子集团的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和酷吏、面首作斗争,不断的被贬来贬去,尤其是张昌宗导演的那场朝堂闹剧之后被贬,武瞾罢免魏元忠成为了五王政变的导火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魏元忠是间接使李显受益的人
但五王是李显的直接受益人,却又在李显即位后,被打压下去,那为什么魏元忠这个使李显间接受益的人却有能得到重用呢
前边我们说过根本的原因是,政变后五王的存在,在李显看来是威胁皇权的人。而魏元忠则不同,因为当时身在高要,机缘巧合他并没有参加政变,对于李显而言,显然魏元忠不是政变功臣派的成员,所以并不具备威胁,而李显即位后立即启用魏元忠就可以看出,事实上李显一直没有忘记他
可以说,魏元忠的性格虽然使他这辈子吃了不少苦头,但他那颇为曲折的经历却恰恰在最紧要的关头成为了他的保护伞,政变功臣派视他为前辈,而李显则视他为嫡系,或许连魏元忠自己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宿命源于性格和经历
在我看来,李显最终决定外贬魏元忠其实是团结内朝后妃势力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对魏元忠的一种保护,因为他看出了韦皇后等人的步步紧逼,而此时朝廷内只有内朝后妃势力是自己最为信任的人,朝廷的事儿未来还得依靠他们,而且魏元忠的心境已经不复当年,所以他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不杀魏元忠,判为外贬,这样韦皇后等人那里有了交代,而且也算是对得起魏元忠
事实上,李显的行为方式,很像他死后的谥号“中宗”,就算他在位时,也有人称他为“和事天子”,其实这等于隐晦说李显是在纵容内朝后妃势力的所作所为。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