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琴赋悲歌

(4)琴赋悲歌 多情剑客朱儁和“无情剑客”皇甫嵩对黄巾军一败一胜后,下面我们就来看三剑这中的“绝情剑客”北中郎将卢植的表演了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他就是:“尚书光耀千年史”。卢植有三大特点
一是不同寻常的声名
马融本人相貌堂堂,非俗儒世士,“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且是外戚豪家,有很深的家庭背景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他的住房和服饰非常考究,他讲课的方法也特别,常坐高堂,施绛纱帐,绛纱帐前面是众多听课的学生,后面则“多列女倡歌舞”,这样的排场不但对学生的定力形成考验,也影响到他们的听课质量,许多学生听不清讲的什么,只得依靠前面同学一句一句传达
卢植为始祖的涿州卢氏家族,诗礼传家、德才并重、有功于国、世代簪缨。他一方面靠“曾为帝者师”,他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老师,另一方面靠卓荦的才干和高洁的操守赢得光耀史册、受后人尊崇
汉魏以降,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因三国—隋唐数百年间,涿州名“范阳”,故而涿州卢氏被称为“范阳卢氏”。斯时,家族的郡望是政治地位的标志和文化传承的徽章,因此,播迁于海内外的卢姓族人,大都把自家祠堂奉为“范阳堂”,自认是范阳卢氏的后裔。一千八百年来,范阳卢氏代代出英才。仅从魏晋到唐代,正史记载的卢姓名人就达八百余位。其中,有宰相、尚书、刺史、太守、郡守等百余人。清代道光年间的两广总督、涿州人卢坤,是卢植的嫡系后裔。而这个家族的肇造开基者便是卢植
二是不同寻常的性格
卢植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当时他拜著名经学家扶风人马融为师。马融有四百多名学生,却只让三四十人登堂入室亲聆讲学,其余由其高足弟子传授。卢植好研精义,学业名列前茅,被称为马融的“门人冠首”,与同学郑康成(后来成为经学大师)等人替代马融教授了不少学生。虽然颇受马融青睐、学友们羡慕,但卢植并不忘乎所以,仍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马融是明德皇后的从侄,属于外戚豪门,他的厅堂上设有绛纱帐,帐前讲学授徒,帐后美姬歌舞。卢植胸怀大志,专意求学,对于身旁的声色诱惑置若罔闻。为此,学友们对他无不敬重,马融对他更加器重
当然,史家对卢植的评议是:性格刚毅,注重大节。性格决定命运。也许正因为这种性格,才发生后来的冤案,被索贿不成的小黄门陷害;才会在董卓乱政时不惧危险,有挺身而出、勇敢抗争的壮举。也许正是这种性格,为当时以及后人树立了做人做官的榜样,为其死后名望不断攀升、并配享于孔庙奠定了基础,这是后话
三是不寻常的政治才干
卢植在进入官场以前,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政治眼光。他从马融处学成归乡,收徒讲学。当时,皇太后的父亲窦武扶立灵帝,把持朝政,“朝廷”议论要给窦武加封爵位。卢植以在野之身上书朝廷,规谏窦武。他说:依据《春秋》之义,“王后无嗣,择立亲长,年均以德,德均则决之卜筮。今同宗相后,披图案牒,以次建之,何勋之有?”按老规矩“扶立”新皇帝即位,是很正常的事,不要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他劝窦武“宜辞大赏,以全身名。”同时还提出几条加强朝政、“强干弱枝”的建议。卢植的献书谏劝虽然没有被窦武采纳,然而,他的政治才干因此却得到人们的重视,一时他的名声大噪,州郡官府几次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拒绝。后来,他接受征聘,当了博士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九江地方遭受天灾、社会动乱,朝廷以卢植“才兼文武”,让他出任九江太守。卢植不负众望,到任后宽政恤民,很快稳定了社会秩序,得到了当地人士的宾服。不久,卢植因病辞官。可是,后来南方社会形势不稳,因他任九江太守时的政绩卓著,又派他去庐江作太守
一年后,卢植从庐江调回朝廷,先任议郎,又任侍中,后任尚书。他身居朝廷内外,对朝政的利弊得失有清醒的认识。光和元年(178年),他借日食这一自然现象,针对当时的腐败政治,上书陈述八事,建议皇帝举用贤良、量才委任;防治疾病,保民健康;减免赋税、安定民心;修礼、尊尧,御下、散利等。在当时积重难返的腐败环境下,卢植的从政实践和政治主张,虽得到人们的赞赏,却难以推行开来
后来卢植充分发挥不抛弃不放弃的思想,又对汉灵帝进行了“解锢党人”的建议。他是这样说的:“凡是遭朝廷禁锢的党人,大多数是冤枉,是无辜,是没有犯过罪的。应加赦免和宽恕,使他们冤枉得到昭雪。”然后,他说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慎终为大、善待死者。宋皇后的家属遭受无无辜之冤,大抵落得尸骨露于野的下场,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应加以赦免才对,这样才可以平民愤啊
第二个关键词:不苛一格降人才。郡太守和州刺史现在调动于频繁,一个月往往调动数次,应该按照正常的升进和黜退制度,考核他们能否胜任。应该推荐和选举人才,责成主管官吏负责
第三个关键词:上梁不正下梁歪。天子身为一国之主,不能个人公饱私囊,应该以国家兴衰为已任,大公无私,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也
可惜被“蒙住了双眼”的汉灵帝最终对他的建议充耳不闻
乱世当道,但“怀才不遇”的卢植并没有因此而“无所适事”。因为黄巾革命,给了他一次“圆梦”的机会
其实在出发前,按照汉灵帝的战略部署,北中郎将鼎植根据职务的顾名思议,负责河北的黄巾起义主力部队所在地。这里,黄巾起义的领袖张角、张宝、张梁都在这里
相对于朱儁与皇甫嵩的急功近利相比,卢植采取的策略却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缓缓推进。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在与黄巾主力部队的交锋中,看似不显山不露水,但却积蓄力量,藏锋于偏,经过几番外围战后,卢植率官军终于和张角率领的革命军上演直接PK战了。结果原本士气正旺的张角却被卢植打的接连败退,卢植斩杀和俘虏黄巾军一万多人,连张角率残部退守广宗,被随及而来的卢植围的水泄不通
擒贼先擒王,卢植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擒拿贼首的绝好机会,于是乎,来了个“双管齐下”,一是在城外筑围凿堑,二是造做攻城云梯。只等最后的总攻了
然而,就在卢植把外围的防御体系建的差不多了,制做的云梯也足够攻城之需,就在他要下达对广宗“总攻”命令时,却被一个“且慢”的声音打断了
阻止卢植马上攻城,给张角上演致命一击的是小黄门左丰。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