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没有失败

年轻没有失败 话说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去解决夜郎的内乱,自然是对这位才华横溢的才子寄予厚望。事实上,司马相如就是司马相如,他到了夜郎后和唐蒙的做法大相径庭,唐蒙主张的是“枪杆子下出政权”,而司马相如却是“一支秃笔行天下”,他大手一挥,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妙笔生花的檄文,全文如下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陛下即位,存抚天下,辑安中国,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屈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右弔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慢,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乡风慕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遣中郎将往宾之,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币帛,卫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今闻其乃发军兴制,警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珪之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居位甚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塗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今奉币役至南夷,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悌以不教之过。方今田时,重烦百姓,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檄到,亟下县道,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
司马相如这篇名为《喻巴蜀檄》的檄文大致分为三点
首先宣扬汉武帝的威德。称他即位后北伐匈奴、西征康居、东讨闽越,都取得了重大胜利。西南夷君长仰慕倾心,都表示要归附朝廷,只因路途遥远,山川阻隔,为了奖赏这些君主,才派中郎将对这些地区进行礼节性的访问。皇帝这样做是为了达到“存抚天下,辑安中国”的宏伟目的
其次解释在巴、蜀二郡征兵只是为了保护财物和使者的安全,不存在进行战争的忧患。责备唐蒙擅自启用“军兴法”,“警惧子弟,忧患长老”,郡中官吏又征调大量军民为他转粟运输,这些都是他个人的过失。但民众也要“急国家之难”,被征调的人,以逃亡自杀来抗拒,“亦非人臣之节也”
最后以当时的忠义、荣辱观来开导民众。先树正面典型,说过去边境上有人一听说烽火燃起,就扛起武器,迅速跑来参加战斗。其中一些人立了大功,因而做了大官,过上了美好生活,封妻荫子,流芳百世。巴蜀之民与边境之民都同属一个国家,同敬一个皇上,现在才干点实事,就自杀或者逃跑,这太愚蠢了,不忠不义,连累父母也受耻辱。强调父母和基层小吏都要对年轻人进行教育,还要率先垂范,缺少好的品德和荣辱观,就会受到处罚,甚至被杀头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语言畅通,层次分明,密致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檄文在夜郎一经发行,便如同给夜郎人下了一剂灵丹妙药,结果是,夜郎人的武力行为得到了缓解,谣言得到了控制,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原谅”之声。总之一句话,檄文得到的效果立竿见影
小试牛刀取得不错的效果后,司马相如由“动手”马上改为“动口”了,他用他的“笨嘴笨舌”(司马相如有口吃的毛病)和巴蜀的上层人物及几个县的县令进行了“友好的”访谈,做说服工作,在他的“恩威并施”下,结果夜郎的高层领导官员被成功搞定,动口取得的效果同样立竿见影
就这样,司马相如“动手”和“动口”双管齐下,成功搞定了夜郎。当真是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随即,司马相如马上就夜郎的局势向汉武帝打了个小报告,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邛、笮、冉駹这些夷族靠近蜀郡,如再行开通,设置郡县,胜过南夷”
汉武帝见司马相如不费一刀一枪就平定了夜郎内部的动乱,对司马相如早已刮目相看了,因此,对他的“金玉良言”,几乎是想都没有想就同意了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作为建节往使去和南夷各国“建交”。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去搞定野蛮粗鲁的“南夷”并不是一件美差,而是一次苦旅。但司马相如既然能轻轻松松搞定夜郎,对付南夷也难不倒他。他审时度势,这次采取了三步走政策
一、说服。这一次司马相如费尽口舌,采用“攻心”政策对付南夷人。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代才子司马相如的“口”不如“笔”,因此他的副手壶充国有幸成了“演讲大师”,他声情并茂地对司马相如写的演讲稿一番照本宣科后,效果同样是感动天感动地,也感动了南夷人。据说这位壶充国老兄此次亮相,迷倒MM无数不说,更得到了汉武帝的另眼相看,后来被封为大鸿胪卿(即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长),真可谓一“说”成名
二、赠礼。这一点不难理解。有钱能使鬼推磨,古往今来,用金钱开路,基本“通杀”
三、武力。司马相如在安排壶充国进行“说服”工作,以及用“糖衣炮弹”对付南夷的同时,还派副使王然带领汉军进行军事演习,大有“扬我国威”之意
就这样,“三管齐下”后的结果也毫无悬念:“搞定西夷”
搞定西夷看似轻轻松松、简简单单,似乎只在弹指一挥间,但实际上却困难重重。司马相如是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坚忍不拔的意志,顶着压力,克服困难,冲破阻力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当然,他之所以能成功,除了自身实力外,还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
这个人便是他的“岳丈”卓王孙。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