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之恨

红颜之恨 黄初六年二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去讨伐雍闿。在大军出发时,参军马谡出场。相信大家都知道他。他送诸葛亮送了数十里。诸葛亮最后对他说:“虽然我们在一起为这次南征之事讨论了很多年,现在我还想听听你的意见。
马谡说:“南中那些叛乱分子依靠地势险要,路途又遥远,历来就不把中央放在眼里,时时刻刻都想单干。今天你把他们摆平,明天他们又会大喊大叫出来搞事。现在咱们的主要任务是北伐,去对付曹丕。那些动乱分子也知道咱们的内部情况,就更会嚣张起来。咱们要是把他们全部屠杀光,这既不是仁者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所以,我认为,仍然是那句话: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一定要想办法把他们搞得服服帖帖,让他们永不叛国。这才是王道。
诸葛亮一听,说他说得太正确了
南中离成都真的很远
诸葛亮是在春天跟马谡分别的,到五月才来到目的地,“深入不毛之地”
雍闿做煽动工作是很有成效的,但打仗水平实在太差。以前蜀国政府军还没有出来时,他们个个都嚣张得要命,可一听说诸葛亮带大军隆重前来就慌了起来。然后就闹起了矛盾。最后,高定一气之下,把雍闿的脑袋砍了下来,自己做了动乱集团的带头大哥。可他仍然挡不住诸葛亮的进攻,被诸葛亮打得满世界跑,但仍然跑不过诸葛亮的追击,最后也被诸葛亮砍了脑袋
诸葛亮叫李恢从益州进发,又叫马忠由柯郡出来,对南中各个动乱县份进行全面围剿,最后,过来与诸葛亮胜利会师
孟获不服气,收拾残部继续与诸葛亮对抗
孟获在这一带还是很得民心的,不管是汉人还是其他少数民族,都拥护他跟诸葛亮斗争到底
可他的水平也不比高定高多少,照样被诸葛亮打得没有渣。诸葛亮这时还记得马谡的话,对孟获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考察,知道他虽然受雍闿的蒙蔽,跟雍闿走上了叛乱的道路,而且在雍闿被诛杀后,仍然继续煽动大批群众跟他武装斗争,说明他在这一带还真有人气,这一带的男女老少基本上个个服他。诸葛亮由此觉得,这个人只能征服,不能杀死
于是,在把孟获暴扁几顿,扁得他全身是汗之后,终于活捉过来。孟获被抓之后,诸葛亮请他大吃大喝一顿,然后带他去参观军营
参观之后,诸葛亮问他:“我们的部队军容整齐吧?
孟获说:“军容整齐又有什么用?打仗可不看谁的军容光鲜。以前不知道你们的虚实,轻视了你们,备战工作做得不扎实,所以被你打败了。如果再来,我打败你那是轻松得很。
诸葛亮笑了笑说:“那现在放你回去,咱们再来。
孟获回去之后,再跟诸葛亮开战,又被诸葛亮活捉。诸葛亮问他服不服,他仍然不服。于是再打,再被抓…
就这样打了抓、抓了放,到了第七次,诸葛亮再放他。他不走了
诸葛亮问他:“你怎么不回去了?
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诸葛亮大笑,带着部队来到滇池之后,这才班师回朝
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七擒七纵的故事。罗贯中写得很传神。其实,真正的故事很简单。就是打了几仗就把孟获搞定了,而且真正接触的时间并不多。那时,那里不但是个“不毛之地”,而且交通极为不便,诸葛亮从春天就出发,到五月才到目的地,时间基本都是花在路上的。到了七月就已经全部平定所有的叛乱,胜利撤军。所以,根本没有时间玩那么多计策。后来很多专家甚至怀疑,可能历史上没有孟获这个人。因为《三国志》里对这个后来的著名人物讲得很少,只一笔带过,那个七擒七纵的故事,只是在裴松的注里才出现的,而且描述得也很简单,一句话:“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纵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不过,大多专家都认为,是有孟获这个人的,只是故事有点太神奇了。当然,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人物
搞定了孟获,所有的叛乱分子就都疲软下来。于是,益州、永昌、柯、越四郡都宣告进入和谐社会。诸葛亮把那些挑头分子都集中起来,给他们都发了委任状,谁以前当什么官,现在仍然是那个职务,这次动乱不算数
大家一看,丞相大人是不是被胜利冲晕了头脑?可胜利冲晕头脑也不至于晕到这个地步啊。大家的最终目的就是把这些动乱的挑头人搞定,现在把他们搞定了,怎么又让他们当老大?那这仗咱不是白打了?早知道这样,不来还好,就都去找诸葛亮,让他保持清醒,不要犯这种历史性的错误
诸葛亮笑了笑,说:“我现在清醒得很。大家想一想,如果把他们都杀了,咱就得任命咱的人在这里当一把手,留下咱的人,就得留下咱的部队。可部队是要吃饭的,而这里却难找到粮食,这是第一个困难。另外,现在这些少数民族刚刚被咱们杀了个片甲不留,情绪还处于极度的不稳定当中,如果让咱的人来领导他们,稍微处理不好,就又有仗可打了,这是第二个困难。还有,这里很多叛乱的骨干分子,他们知道自己的罪很大,如果让咱的人在这里当老大,他们心里肯定不相信,怕咱们秋后算账,没过几天,就又会煽动不明真相的人出来搞事,这是第三个困难。所以,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我不用留军队,不用运送军粮,同样使咱的政策方针得到贯彻执行。这才是百年大计啊。
诸葛亮把所有有点名望的人都拉了上来,让他们个个当官,然后让他们向朝廷贡献金、银、丹、漆、耕牛、战马。这些人拿着委任状心情都很爽,觉得以前跟雍闿闹,一点不正规,让人觉得底气不足,还是诸葛亮牛!于是,就甘心被诸葛亮这么忽悠。诸葛亮的这个办法起到了好的效果,“自是终亮之世,夷不复反”
说到这里,也交代一下,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带兵打仗,打得还是很漂亮的。当然,最漂亮的不是他的战绩,而是他的这个“以夷制夷”的政策。只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结合才能做出这样的成绩来。诸葛亮在处理这个事情时,比以前曹操处理北方乌桓事件高明多了。虽然曹操在搞定北方少数民族时,仗打得很精彩,甚至堪称为经典战例,但因为没有看出少数民族的本质,最后,北方那些少数民族,一有点实力就起来闹事,不但让曹操头痛不已,而且让曹丕也头痛不已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